近期有不少的美國大學畢業生,在社群平台PO文,指出拿大學文憑根本是浪費錢,不只高薪工作找不到,就連基層的工作也是一位難求。專家指出,今年的勞動市場出現了「大留才」現象,企業則因景氣不明,普遍暫緩招募,選擇留下舊員工。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英國,反映勞動市場前所未有的低流動性。
美國大學畢業生:「我正要打給我的學校,並且告訴他們,我花了四年時間,才獲得的學位是浪費錢。」
畢業生秀出文憑,大喊上大學根本是浪費錢,因為現在不僅生活成本高漲,高薪工作找不到,就連低薪的基層職位,也都一位難求。
美國大學畢業生:「想要得到第一份工作,真的是太難了。」
大學新鮮人之所以過得苦哈哈,就是因為歐美的勞動市場出現了變化,在過去疫情期間曾爆發大辭職潮,但到了2025年,卻反而出現大留才現象。
專欄作家 Neil Dutta:「雖然初領失業金人數依然偏低,正如你所說,續領失業金人數卻幾乎每週都創新高,在我看來,這顯示經濟中正在累積鬆動,這並不是真的因為解雇率很低,而是因為招聘率進一步下降。」
所謂的大留才,指的是員工離職意願下降,企業解雇也減少,形成「不招人、不炒人」的情況,經濟學家指出,不只美國勞工的
流動率降至冰點,就連資訊科技與軟體開發等過去流動率高的領域,員工也傾向選擇穩定留下,同時企業態度也趨於保守,在景氣不明的情況之下,多半選擇暫緩招聘,僅維持現有人力。
專欄作家 Neil Dutta:「所以我認為我們正從一個招聘放緩解雇放緩的勞動市場,轉向幾乎不招聘,而解雇仍然緩慢的勞動市場,
這意味著就業狀況又往下再走了一步。」
不只在美國出現大留才狀況,英國也出現類似的趨勢,根據統計英國在今年5月到7月的職缺大減5.8%,只有71.8萬個,遠低於2022年第二季的破百萬個職缺缺口。專家分析企業在尚未看清
英國經濟走勢之前,普遍不願意積極擴張,或是再招聘新人。專家認為,不論是美國或是英國的勞動力市場,都進入前所未有的大留才時代,雖然表面看似就業穩定,但對年輕人來說,卻是代表缺乏機會和流動性,未來的就業壓力恐怕只會更加沉重。(記者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