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執委會於當地時間週四(28日)發表聲明,正式提出削減美國工業品關稅的立法提案,並削減部分海鮮及農產品的關稅,以期美方能將歐盟的汽車及零組件稅率從27.5%近砍半至15%。歐盟指出,一旦成真,預計每月可為歐洲汽車製造商節省至少5億歐元(約新台幣180億元)的出口成本,對疲軟的歐洲汽車市場將是一劑強心針。
據《路透》、CNBC等外媒報導,歐盟執委會表示,計畫全面削減所有對美國工業品的關稅,同時為部分海鮮及非敏感農產品提供「優惠市場准入」,對龍蝦、堅果與乳製品等提供零或低稅率,但對牛肉、家禽、稻米等敏感品項仍保留防禦性政策,以保護本土農業。不過,該立法提案尚需經歐盟27個成員國及歐洲議會批准,預計需數週時間;一旦通過,關稅調降將追溯至立法提案當月首日,也就是8月1日生效。然而專家指出,取消美國工業品關稅實際影響有限,因約三分之二商品原本已享免稅待遇。
此次協議源於7月底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與美國總統川普的高層會晤,當時川普曾揚言對歐盟商品全面徵收30%關稅,令歐洲各界憂心貿易戰升級。為維持市場穩定,歐盟選擇以削減部分關稅換取合作,並在數週談判後,雙方於7月底宣布達成協議框架,美國同意對大多數歐洲輸美商品徵收15%關稅,汽車稅率則「有條件」調降;作為交換,歐盟承諾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產品,並在美國額外投資至少6000億美元。
川普過去屢次批評歐盟,甚至威脅課徵50%關稅。雖然外界認為這份協議仍屬不對等,但歐盟官員坦言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避免承受更高成本。歐洲主要車企與製造業反應則普遍正面,認為減稅將釋放資金投入研發與市場拓展。汽車產業為歐洲經濟支柱,德國、法國、義大利等主要車企高度依賴美國市場,若稅率成功調降,將大幅緩解出口壓力。
儘管如此,近日川普仍持續對歐盟施壓,週一(26日)他在自家社群媒體Truth Social發文,警告所有實施數位監管與數位稅的國家,除非撤銷針對美國企業的歧視性措施,否則將對其出口美國商品加徵額外高關稅,並限制晶片等高科技產品出口,強調「將堅決對抗那些攻擊我們偉大美國科技公司的國家」。
雖川普未具體點名,但外界普遍認為此言論針對歐盟,《路透》稱,美方正考慮制裁負責《數位服務法》的歐盟或成員國官員,主因認為該法案增加美國科技公司的經營成本;面對川普公開威脅,歐盟強硬回應,表明有權自主制定並執行數位監管政策。據悉,多個歐洲國家對美國科技巨頭如Alpha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