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錢線百分百
機器人晶片市場規模 2028年衝4800萬美元
全球晶片龍頭輝達近日發表Jetson Thor處理器,為人形機器人帶來「物理智慧核心」。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全球晶片龍頭輝達近日發表Jetson Thor處理器,為人形機器人帶來「物理智慧核心」。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字級:
A+
A-

全球晶片龍頭輝達近日發表Jetson Thor處理器,為人形機器人帶來「物理智慧核心」。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這項技術突破關鍵在於,終端機器人本體具備即時處理龐大感測資料與大型語言模型(LLM)的能力,實現「看見、思考與行動」的智慧化運作模式;同時預估人形機器人晶片市場規模將於2028年突破4,800萬美元大關,展現強勁成長動能。

Jetson Thor憑藉Blackwell GPU架構與128GB記憶體配置,創造出高達2,070 FP4 TFLOPS的AI運算能力,國際大廠如Agility Robotics、Boston Dynamics、Amazon等相繼採用並建置相關生態體系,人形機器人軟硬體技術快速迭代,影響市場放量的關鍵應用場景仍是產業關注焦點。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2025年下半年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各國人形機器人發展雖因技術路徑與應用目的有所差異,但整體發展脈絡相當清晰;短期內以試點補位為主要策略,中期將進入製造與服務業規模化部署階段,長期則有望普及至一般家庭日常應用場景。

TrendForce指出,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需待2032年前後才能穩定走入家庭應用領域,屆時年出貨量有望突破10萬台大關;漸進式發展過程中,高階系統單晶片(SoC)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

隨著人形機器人短、中期應用場景日趨明朗,相關廠商投入意願明顯升溫。以甫落幕的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為例,研華、新漢、所羅門等本土業者均展示以Jetson Thor為核心開發的產品服務方案,顯見台灣科技業者對此一新興領域的高度重視。

值得留意的是,在伺服馬達、精密減速機、先進感測器等關鍵零組件領域,台灣廠商正從單一零組件供應商轉型為完整解決方案提供者。部分業者更推出功能模組化產品設計,例如可快速整合的視覺與感測模組,讓開發者能以「堆積木」方式進行組裝與調整,有效降低技術進入門檻,藉此作為打入國際大廠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優勢。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Line@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