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加大對再生能源的批評,繼上任首日凍結聯邦風電許可後,20日再度宣布,美國政府將不再批准任何新的風力或太陽能項目。業者指出,隨著美國關上風電與太陽能大門,台灣綠能業者恐失去重要市場,加上中國產能過剩與價格戰壓力,整體市況難言樂觀。
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直言,「任何建造並依賴風車和太陽能發電的州,電費與能源成本都出現創紀錄增長。這是本世紀最大的騙局!」首次明確表示將全面阻止新的綠能計畫。
川普7月訪問蘇格蘭時就曾批評風電是「災難」,並宣布不再允許美國境內興建風力渦輪機。事實上,早在他回鍋執政第二天即簽署行政命令,凍結所有聯邦風電許可,超過1,000億美元的離岸投資因此陷入停擺。隨著「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通過,川普更計劃在2027年底前終止風電與太陽能的投資與生產稅收抵免,恐重創美國再生能源發展。
川普對綠能的強硬態度,使得太陽能產業面臨更大壓力。太陽能業者指出,美國今年4月底已針對大陸業者透過東南亞「洗產地」的模式祭出重稅,對馬來西亞、柬埔寨、泰國、越南進口的太陽能產品課徵最高3,521%的關稅。當時台灣太陽能業者曾看好藉由「MIT」名號打入美國市場,如今川普進一步凍結太陽能計畫,等於切斷了台灣業者出口的主要管道。
全球市場也受到連鎖效應衝擊。中國大陸在太陽能供應鏈市占率超過七成,隨著美國等國封堵「洗產地」路線,造成太陽能模組價格崩跌,多家企業陷入巨額虧損。大陸政府不得不出面要求減產,甚至嚴令不得削價競爭。儘管如此,仍有部分模組繞道湧入台灣,導致本土業者除內需不振外,還得面對進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壓力。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