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19日向總統報告後,將提報21日行政院會拍板定案。據悉,歲出預算逾3兆規模呈正成長,歲入則逾2.7兆為負成長,歲出入差短擬舉債約3千億元,其中證交稅結束二年高成長,轉呈負成長,在關稅變數不確定高之下,明年稅收估日均量遠低於去年4,500億元,呈現負成長。
由於明年稅課收入負成長,國庫金雞母央行,繳稅盈餘仍貢獻占最大,連二年都繳庫逾2,000億後,預估明年受關稅影響不大,繳庫數預估接近1,800億~2,000億元水準。至於國發基金盈餘明年獲利200多億,今年雖未繳庫,但明年稅課收入不佳,財主單位要求其繳庫200億元,惟國發會認配合輸出銀投融資支出增加,欲上訴減少繳庫數,但確定繳庫逾百億。
明年度歲出規模約逾3兆元,是以法定2.92兆元為基礎編列,不含被砍掉自行調整636億元,將呈正成長約2%~3%。至於歲入面逾2.7兆元,呈負成長約1成。原本歲出入差短約3,400億元,全仰賴舉債,較今年舉債數706億大增逾3倍以上,其中明年證交稅預算編列2,391億元,和今年法定預算數2,635億元比較,衰退9.2%。
據悉,政院14日初步向總統賴清德報告後,部分政事會略作調整,歲入面也會有所變化,差短金額會再縮小。尤其證交稅收匡列金額傾向再寬估,減幅可望再縮小。
日前卓揆透露,會用總預算方式呈現對人民在政策上的說明跟期待。據悉,擴大內需及AI新十大就是明年度要表現的施政亮點,包括擴大國旅及國際旅客來台觀光,推動會展經濟及演唱會經濟,並加速危老都更及婚育社宅推動等。
明年公建仍逾2,600億,在通膨及人力薪資成長下,會略微成長,但並未大幅成長,加計特別及基金預算應仍逾6千億元。至於國防預算,以「廣義」來看,加計基金預算等,可望逾8,500億元,達成賴總統承諾的GDP三%目標。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