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第二季單季稅後純益大賺3,982.7億元。其中,美國廠(TSMC Arizona)繳出稅後純益42.32億元佳績,連二季獲利,並首度貢獻母公司投資收益,與日本熊本JASM虧損狀態呈鮮明對比。半導體業者分析,台積電美國P1廠去年第四季開始量產4奈米晶圓,經過兩季量產爬坡及向客戶反映價值,快速於三季內實現獲利。
法人強調,後續需觀察P2、P3廠進入折舊之情形,不過美國廠亮眼成績已為市場注入強心針。
TSMC Arizona第二季稅後純益42.32億元,首度為母公司台積電帶來64.47億元投資收益,儘管僅占台積第二季稅後純益1.62%,不過三季內實現獲利意義非凡,凸顯美國製造步上正軌。
台積電投資美國1,650億美元,在美建廠有序進行,首座廠在生態系建立過程較為辛苦,然後續幾座廠規模效益漸顯;P2廠已完成建設,廠務工程陸續到位開工,設備業者預估明年第三季移機。法人指出,P2廠為3奈米製程、更能向客戶反映價值,台積美國廠能快速獲利,仰賴客戶殷切地需求。
TSMC Arizona P1廠月產約3萬片的4奈米晶圓,已被蘋果、AMD等預訂一空;半導體業者指出,補貼只影響建廠成本,但最終晶圓廠賺錢關鍵在於UTR(產能利用率),產能滿載情況下,人力、材料在生產成本占比不大。
從日本熊本JASM更可看出鮮明對比,今年上半年台積電認列45.2億元之淨損。供應鏈透露,JASM一廠上半年UTR約5成,主要原因在於成熟製程競爭激烈;儘管台積電鎖定特殊製程,但UTR不足情況下,縱使有補助也影響整體獲利情況。
外界推測,在車市及消費性市場未見明顯復甦情況下,是熊本二廠擴廠緩下腳步的因素之一;二廠預計生產6奈米製程,若按規劃2027年開始生產時,台灣的A14已進入量產,6奈米便可由台灣產能支援。
更重要的是,日本缺乏採用最先進製程客戶,尤其在車用領域,最核心的智駕晶片已不是日廠的天下。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曾強調,海外設廠首要考量就是要有客戶,回顧其決策,加大美國投資絕對是台積電最佳解方。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