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膠公約難產,會議陷入僵局。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會議,是各國為了有效解決塑膠汙染危機,希望制訂首部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但新版草案卻將爭議最激烈的「塑膠減產」條文,整筆刪除,引發各國與公民團體強烈不滿,只好在閉幕當天,臨時宣布再延長會期,希望達成協商共識。
全球塑膠公約會議主席瓦爾迪維耶索:「本次會議宣布休會!」
為期10天的全球塑膠公約最終談判會議(INC5.2),卻在閉幕當天還陷入僵局,確定將會期再延長、繼續討論,台下充滿錯愕與挫折氛圍。
海洋保護協會海塑防治副總裁馬洛斯:「我們正處於關鍵時刻,但最新公布的條約草案,簡單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巴拿馬首席談判代表蒙特雷:「這根本令人作嘔!這不是雄心而是直接投降,我們絕不會為這麼薄弱的條文,出賣下一代的未來!」
哥倫比亞議員洛薩達:「如果我們拿不出一份有實際積極作為的條約,那還不如都不要簽條約,我們不能讓這些談判變成打著環保旗號的漂綠行動。」
如此引發各國和公民團體強烈不滿,因為最新文本草案中,竟然將歷屆討論爭議最激烈的第6條「塑膠減產」整筆刪除。
瑞士綠色和平組織代表埃林:「首先這份文本完全沒有提到要減少塑膠生產,這個議題被徹底擱置一旁;另一個缺失的部分是,沒有納入有害化學物質規範,就因為這樣才導致超過80個國家堅決反對。」
全球大約180個國家以及眾多非政府組織齊聚一堂,目標制定第一個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性塑膠污染防治條約,因為塑膠汙染問題已經瀕臨失控,就連這次談判主辦城市,向來被譽為「全球最乾淨城市」的瑞士日內瓦,地標日內瓦湖近年來也被檢測出含有大量塑膠微粒。各國持續尋求可行的合作機制,希望突破分歧,扭轉塑膠汙染帶來的全球危機。
(記者李瀅瀅、許家晟/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