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復航成為焦點,根據海運數據平台eeSea市場報告,預估今年8月將重回10萬TEU大關,包括達飛、中遠海運、萬海等船公司運力投入,但近期SeaLead紅海、東地航線大半船舶被制裁,紅海航線運力恐將下修。
值得注意的是,萬海計劃將加派2艘船到紅海航線,自9月12日起延伸到東地航線,穿越蘇伊士運河,到地中海東岸,新增直達埃及亞歷山大、土耳其伊茲米特與伊斯坦堡等重要港口,初期採用4艘3,000~4,000TEU小船,採雙周班服務。
根據蘇伊士運河管理局的統計,今年上半年達飛通過運河的船舶數量與噸位,在所有船公司中都排名第一。
業界直言,高風險帶來高報酬,是吸引部分船公司復航紅海的關鍵。胡塞組織8日警告船公司,凡在以色列港口營運的船隻無論目的地,都將成為攻擊目標,敦促船公司立即停止與以色列港口交易。
目前多數大型航商在不確定人貨與船舶安全之前,仍繼續採行繞行好望角策略。海運巨頭馬士基在近日財報會議預估,紅海干擾將延續至年底,成為短期支撐運價的因素。
業界粗估,紅海危機的改道效應,導致主要航商在亞歐、亞美東岸等主要航線的船舶繞行非洲好望角,整體航程拉長二周,鎖住全球約10%的過剩運力,對運價有提振效果。未來若是有愈來愈多船公司跟進重返紅海,全球恐將面臨約300萬TEU運力釋出,恐將拖累運價。
根據多位貨代業報價,目前美西航線每40呎櫃約1,600~1,700美元,船公司搶貨祭特殊、優惠價;亞洲-歐洲航線每40呎櫃約2,700~2,800美元,到東地中海線每40呎櫃運價約2,500美元。
目前紅海新增航線,包括經蘇伊士運河的亞歐主要航線,及掛靠吉達等紅海港口的區域支線,預估8月運力將達到10.4萬TEU。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