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實施最新一輪對等關稅措施,包含台灣在內的多數國家,將採取「疊加」計算方式,引發外界關注,雖然產學業界,都知道是採疊加稅率去計算,但是現在日本媒體報導,美國白宮高層官員證實,日本將跟歐盟一樣,適用「不疊加」的關稅特例,讓產業界憂心,在台灣競爭力低迷下,短期將發生產業外移與大規模的失業潮。
多台五軸機要出貨給美國客戶,台灣傳統產業再先前面臨「對等關稅」政策重大挑戰,而近日被證實,美國對台關稅將是採原有稅率再疊加20%的對等關稅,也就是20%+N,讓台灣各產業憂心,恐怕將引爆大規模的失業潮。
程泰集團總裁 楊德華:「美國是4.75%將近5%,那加上台灣20%,那等於25%,比日韓多10%,除了匯率再關稅,差10%那台灣工具機,就不用玩了。」
就怕這一重擊將「傷筋動骨」,全國總工會就點出,傳統產業雖然只占出口的2成,但卻養活全台8成勞工,因為像是工具機、機械、資通訊、螺絲、腳踏車、紡織等產業,都是海嘯第一排。多地工業區甚至已經出現廠房求售潮,業者改以短期租賃,景氣差就撤離的「打帶跑」經營模式。
程泰集團總裁 楊德華:「我覺得政府應該要用,個別產業去爭取,因為美國的工具機市場,就只有台日韓在競爭,那過去幾年就很辛苦了。」
雖然產學業界多數對於「疊加關稅」的計算方式早就知道,行政院經貿辦也證實在4月就說明過「疊加」方式,但最新各國關稅狀態是,白宮官員向日本媒體證實,歐盟與日本將適用「不疊加」的特別措施,等於台灣產業跟競爭對手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 賴正鎰:「我們建議政府應該繼續談判,至少跟日本韓國一樣,那台灣還有競爭力,因為台灣還有這個,沒有加入泛太平洋組織,這個總總的問題,都比他們競爭力來要降低。」
產業期盼談判團隊能繼續爭取,工商協進會也呼籲政府能清楚解釋「疊加」關稅的計算方式,並針對不同產業提供具體稅率範例,協助企業穩健因應。(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