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將進入台灣民俗月,本身就是房市的淡季,但沒想到北台灣推案量,卻是淡季更淡!而且在今年房市利空壟罩下,就連建商也放緩推案的速度,預估8月公開案量,只有569億元,年減61%,不只創下近8年來新低,還比《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禁止轉售、以及疫情三級警戒時期,都來的差。
褐色的建築外觀,已經能看典雅的設計雛形,位在松山區的建案,預計8月將會正式亮相,接待中心正如火如荼地趕工當中。但其實今年8月,北台灣公開案量竟然不到570億元,年減61.5%,創下近8年同期新低。
住展雜誌發言人 陳炳辰:「因為8月其實還在一個,像是有颱風,或者是說有一些暑假的檔次,可能父母都會帶子女出遊,那這樣的情況,其實在買氣上面,都不容易匯聚,所以過往來說的話,其實8月或是7月,也就是整個第三季度,其實也算是一個,在一年來說,房市的一個相對淡季。」
但沒想到今年的「淡季」,卻是比過往都還要「糟」。觀察近年8月北台灣推案量,自2018年起,幾乎都有來到千億元以上的量能,甚至去年在房市熱潮下,逼近1500億元的新高紀錄,畢竟今年房市冷氣團難解,關稅又造成台灣總經面震盪,建商大多以拖待變,民俗月更是能避就避。
住展雜誌發言人 陳炳辰:「因為其實我們也有聽到很多的大案,事實上我們可能在去年,就已經聽到說它有意要上場,但是今年一整年,它都沒有一個推案的消息,央行現階段仍然沒有要去,放緩政策的原因,是因為現階段仍然其實民眾,大致上沒有有感,有個價格上鬆動。」
確實,尤其在房價居高不下的台北,也讓不少當地民眾選擇當「脫北者」,新案均價來到每坪121.4萬元的台北市,今年上半年共遷出9.3萬人,雖然有約6萬人遷入,但整體淨遷出人口就達3.3萬,換算下來可以塞滿3座小巨蛋。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經理 陳定中:「台北市本身的腹地有限,加上它的開發狀況,非常飽和,所以幾乎市場上,沒有什麼新的供給,甚至在台北市租屋的成本,也很高,所以這些就業的民眾,即便還是在台北市工作,它也可能會選擇,像是新北市,甚至遠一點的桃園市,來做為它的通勤居住的地點。」
房價是人口遷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加上北部縣市交通建設帶動下,也讓「脫北者」流動趨勢更加顯著。(記者傅儀文、方劭丞/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