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週四(7日)接受《福斯商業網》訪問時表示,隨著新一輪高關稅措施全面生效,每月關稅收入上看500億美元,並且預告半導體、藥品領域將成未來課徵重點。此外他還透露,川普在擬定半導體關稅前,曾會見輝達(
盧特尼克指出,針對數十國輸美商品的高關稅已全面落地,美國每月關稅收入預計將達500億美元或更多,遠超上月的300億美元,為聯邦財政注入龐大現金流。同時他也預告,未來將鎖定半導體、藥品等領域的進口產品課徵關稅,持續擴大財政收入規模,屆時美國將擁有更大空間推動產業回流,並強化美國在全球貿易談判的主導權。
談及即將到期的美中關稅休戰協議,盧特尼克表示,雙方貿易團隊近期頻繁溝通,達成共識延長休戰協議的機率不低,甚至有望再延長90天,但尚未拍板定案,並強調川普表示「一切皆在考慮範圍內」;同時透露美方正研擬對中國課徵40%「轉運稅」,以防堵透過第三方國家轉運規避關稅的漏洞。
此外,針對最新出爐的100%半導體關稅,盧特尼克強調,此舉旨在吸引更多高科技製造業回到美國,強化供應鏈安全,預估可帶來約1兆美元投資,涵蓋晶片製造、材料供應與製程設備等領域,並在未來數年支撐國內製造業產值大幅提升。他進一步指出,「總統表示,如果你承諾在他的任期內於美國建廠,並且向商務部提交申請計畫,並且由稽核員全程監督建廠過程,那麼在建廠期間,就允許你進口晶片免繳關稅。」
與此同時,盧特尼克也提到了台灣在半導體界的地位,「目前半導體主要有90%是在台灣製造的」,並重申川普的說法,指出
新關稅政策不僅將推動產業回流,市場人士預期,若關稅收入穩定維持在每月500億美元水準,將大幅提升美國在國際談判的籌碼,顯著增強其在全球貿易市場的影響力,並促使更多跨國企業加速在美投資設廠的決策。至於美中休戰能否延長,將成為8月全球貿易市場的關鍵觀察指標,牽動科技、農產品與能源等產業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