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6日宣布對進口半導體與晶片課徵高達100%關稅,但明訂「已在美設廠或承諾設廠者」可獲豁免,引發科技業新一波製造投資潮。事實上,蘋果、輝達、台積電、美光等早已提前部署,合計對美投資金額突破1.6兆美元,展現對美國本土製造的信心與行動。
蘋果率先回應,6日宣布再加碼1,000億美元投資,未來四年總投資金額將達6,000億美元,並推出「美國製造計畫」,將晶片供應鏈核心全面帶回美國。該計畫預計2025年生產超過190億顆晶片,由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擔綱主力生產;同時合作夥伴還包括康寧(玻璃蓋板)、MP Materials(稀土磁鐵)、德州儀器、應用材料與三星等企業,涵蓋從晶圓製造、材料供應到封測的完整供應鏈。
輝達則早於4月宣布投資5,000億美元,聚焦AI晶片與超級電腦製造,與台積電、鴻海、緯創等企業協作,打造本土AI基礎設施。其最新Blackwell晶片已於台積電亞利桑那廠投產,德州超級電腦工廠也正在動工。輝達並攜手艾克爾(Amkor)與矽品精密強化晶片封裝與測試產能,供應鏈在地化再下一城。
記憶體大廠美光則於6月宣布投資2,000億美元,包含1,500億美元擴充DRAM與HBM製造、500億美元投入研發,預計將在愛達荷州、紐約州與維吉尼亞州擴廠,創造9萬個工作機會。不過,美光在紐約的DRAM工廠受限於環境審查進度延宕,反映出美國地方政策的「鄰避效應」成為產能到位的挑戰。
IBM也不缺席,宣布未來五年將投資1,500億美元,其中300億將用於開發生產大型電腦與量子電腦,宣示美國在全球AI與高效運算領域的主導地位。
韓國兩大記憶體巨頭同步加碼,三星承諾在2030年前於美國投資450億美元,建置兩座晶片製造廠、一座研發中心與一座封裝設施;SK海力士則規畫在美國印第安納州投資38.7億美元,建置一座AI晶片封裝廠,跟進強化在美製造布局。
值得關注的是,川普雖提供設廠豁免優惠,但也警告,若企業未履行設廠承諾,未來將面臨追溯性課稅處分,顯示「在美設廠」不僅是免稅門票,更是白宮對供應鏈重構的核心要求。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