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拋出對進口晶片課徵最高100%關稅震撼彈,雖尚未正式實施,但美方已明確表示,未在美設廠者恐面臨懲罰性稅率,已設廠、建廠中或承諾設廠者可望獲得豁免。產業界認為,這將迫使全球供應鏈重新布局,其中台灣從矽晶圓、PCB、機構件到晶圓測試廠,正加快赴美腳步,供應鏈重組壓力浮現。
矽晶圓大廠環球晶7日宣佈,旗下美國子公司GlobalWafers America與蘋果正式展開合作,德州Sherman廠生產的12吋先進矽晶圓,將導入iPhone、iPad等產品供應鏈。董事長徐秀蘭指出,透過與蘋果一級供應鏈的合作,將為美國半導體產業注入新動能。蘋果營運長Sabih Khan表示,此合作是該公司四年投資6,000億美元計畫的一環,亦為打造在地化晶片製造生態系的重要一步。
台光電也同步加碼美國布局。公司日前宣佈,對美國子公司Arlon EMD再投資4,900萬美元,擴增先進上膠機與自動化混合設備,預計2026年底完工。董事長董定宇表示,將提升北美在地供應能力,應對AI伺服器等高階應用需求,滿足區域化製造趨勢下對高頻高速板材的急速拉貨動能。
機構件廠鴻準則啟動十年戰略投資計畫,擬斥資最高10億美元,在美打造製造基地,整合模具、製造與電子代工能力,全面導入智慧製造與AI應用。此舉被視為鴻海集團旗下企業對應集團AI戰略的重要一步,也是台系機構廠加快美國到位的代表案例。業界人士指出,未來AI伺服器、邊緣裝置若需強化在地化生產,相關機構零組件亦須跟進。
半導體測試分析廠汎銓也提前卡位美國市場。董事長柳紀綸表示,公司已在矽谷購置廠房並添購高階設備,鄰近蘋果、Google等大客戶,目前美國子公司已取得當地訂單,成為全球營運的重要支柱。汎銓被視為台灣在後段晶圓測試服務鏈中,最早具備美國據點與設備的業者之一,搶得地緣布局先機。
測試介面業者如穎崴、旺矽、中華精測,也已在美設立營運據點,目前以後段技術支援與客戶服務為主。業者表示,未來是否擴建產能,仍需視北美市場實際需求與客戶導入進度而定,若關稅政策進一步壓縮跨境測試成本優勢,恐將加速其建廠時程。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