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詐騙日益猖獗,今年上半年詐騙財損金額,高達480億元,光是7月詐騙案件就突破1.6萬件,財損累計85億元,近期流行的詐騙手法,前三大類為網路購物、假投資以及假交友投資詐財。各家銀行積極防詐,透過警民合作,以及AI審查系統,提高整體防詐效率。
今年上半年國內詐騙,財損金額達480億元,平均每天財損2.65億元,立法院財委會周四視察,華南及國泰世華銀行阻詐及臨櫃關懷情形,今年上半年臨櫃攔阻7660件,金額達59.47億元。
金管會銀行局局長 童政璋:「因為相關的攔阻措施都蠻有效的,現在用匯款用臨櫃的,相對來講比較少,導致另外一個破口,是ATM提領現金,所以相對來講銀行,他會有一些管控措施出來,那也大概是可能會處理這方面的因應措施,不過這個部份我們金融機構都不敢鬆懈。」
不過詐騙手法層出不窮,根據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最新統計,7月全台詐騙案件突破1.6萬件,較六月增加35件,財損累計達85億元,而上周全台受理詐騙案件達3506件,財損金額高達18億6098萬元,前3大手法為網路購物、假投資及假交友投資詐財。
各家銀行積極打詐,近期金融界更傳出跨銀行聯防機制,在民眾第一間提款被攔時,可以即時警告其他業者,多一道防線,針對執行效果,民眾認為有提升視詐能力,但詐騙現象還是持續惡化。
民眾:「最近有遇到IG被因為好像被別人盜用然後去騙其他人,然後後來那個帳號被封掉,之前就有遇過(釣魚網站),然後我後來有報警,我覺得還是持續在惡化。」
民眾:「朋友會借錢,然後我會直接跟他說,你可以當面跟我講,或我們可以出來聊天之類的,銀行最近轉帳有開很多限制,詐騙還是有,但是防護的機制變多。」
金融機構透過警民合作,強大詐騙網絡,同時加入AI辨識系統,提高攔阻效率,並達到全民防詐的效。(記者謝旻蓁、蘇韋銘/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