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布對台灣出口商品課徵20%關稅,紐約時報4日報導,此時正值台灣與華府關係異常緊張之際,台灣沒有比照日韓提出在美國規模龐大的投資,或許是談判癥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再度提到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的投資計畫,稱台積電預計對美投資3,000億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5日接受CNBC專訪時說,將在一周內宣布藥品和半導體關稅,其中藥品關稅將從較低水平開徵,最終可能增加到250%。此外,24小時內大幅提高對印度的關稅,而歐盟若不履行義務,關稅將提高至35%。
美國先前宣布對日本與韓國課徵15%的關稅,兩國皆承諾對美投入鉅資。日本表態擬於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美國將獲得90%的利潤,韓國亦稱將在美投資3,500億美元,並且採購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
紐時報導指出,在公布關稅前不久,在川普政府要求下,賴清德總統原定在前往拉丁美洲途中過境紐約和達拉斯的計畫取消,凸顯關係降溫。目前台灣官員承認雙方在華盛頓數周談判,但並未達成類似日本、韓國簽署的貿易協議。隨美方正考慮對台灣主要出口產品半導體課徵具破壞力的關稅,更大的威脅逼近。
川普今年4月宣布首輪關稅時,曾稱讚台積電的投資。之後,日、韓同意對美進行多於台積電數千億美元的投資。分析指出,這可能是談判的癥結之一。川普此前也曾表示,台灣在半導體製造方面獲得不公平的優勢,並指責台依賴美國支持以對抗中國,在國防上的投入太少。
曾在川普第一任期擔任國務院資深顧問、現任公共事務和政府關係公司Rockies Aria負責人惠頓(Christian Whiton)則發表一篇以「台灣如何失去川普」為題的文章,指出民進黨政府的立場與川普漸行漸遠,並揭露台灣駐美代表處5月起以每個月6萬美元的費用雇用親川普的巴拉德夥伴公司(Ballard Partners)加強台美關係。但有傳言指,巴拉德已失去原本在川普盟友和官員間受歡迎的程度。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