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台灣真善美
台灣最終關稅未定案 7月製造業PMI連2月緊縮
字級:
A+
A-

美國對等關稅正式拍板,台灣遭課20%,比起日本、韓國15%的稅率更為嚴苛,對出口為導向的中小企業衝擊最大。中經院今(1)日發布7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業者持續觀望,等待對等關稅最終結果,連兩月緊縮。而新台幣兌美元貶1.09角,收30.025元,依舊在高檔,出口商面臨關稅及匯率的雙重壓力。臺灣全年的經濟表現是否能撐住「保三」目標,備受注目。

美國對等關稅結果,終於出爐課徵20%,以在台生產的工具機、傳產衝擊最大,至於半導體等對美出口產品,還在等232條款,因此專家指出台美雙方,目前都還沒公佈投資和採購細節,實際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 邱達生:「最主要影響在美國市場,美國市場跟我們出口結構,相似度比較高的這個日韓,那他們生產的這個,汽車零組件跟機械,跟工具機這些,就會取得價格競爭優勢,那我們就會失去相關的訂單。」

而中經院公布7月臺灣採購經理人指數,製造業PMI和及非製造業NMI,分別為48.0和52.8,雙雙都是下跌。中經院指出,主要是因為只有對等關稅結果公布,半導體關稅和進口汽車關稅,這兩項最終結果還沒揭曉,廠商難以做出決策。

中經院院長 連賢明:「為什麼沒有結束談判,具我們的了解,就是說談判其實到最後,都必須川普總統確定,那在很多國家事實上,談判代表是直接可以,川普總統直接對話的,臺灣受限於外交,我們沒有辦法做到這個東西,所以這一些談判的結果,變成還是要過一手,那在這上面,時間上面比較不利。」

而出出口商不只面臨關稅,還有匯率的雙重壓力。雖然對等關稅公布後,1號新台幣兌美元貶破30元,貶1.09角收30.025元,是六月以來首見的3字頭,依舊是維持高檔。出口商受到衝擊,毛利被壓和匯兌損失增加,勢必會對下半年經濟產生連鎖效應。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 邱達生:「反映在總體經濟方面的話,我覺得是可能是可控的,就是不至於導致,今年經濟成長率下滑。我們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本來就是靠上半年在拉抬,特別是因為有關稅的不確定性,所以很多的製造生產跟出口,都從下半年轉移到上半年,那你看現在我們第一季,第二季相當的亮眼,所以說現在誠如下半年,主計處預估的1%的話,今年保3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儘管關稅和匯率波動,加劇出口壓力,專家仍樂觀看下半年經濟成長率。金管會也指出,專案小組已經啟動評估,關稅對金融業的影響,目前初步研判,金融體系穩定,有能力支撐產業調整,將密切注意後續影響。(記者 林浩宇、吳國豪/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