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限即將截止,幾家歡樂幾家愁,台灣被課徵20%關稅,而韓國昨(7月31日)跟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不過雙方對協議內容的解讀出現落差,投資是「直接投資」還是「雙邊基金」?尤其3500億美元投資基金的回報歸屬,美方稱九成的收益都要歸美國所有,讓韓國直呼不合理。
圍著美國總統川普,大家排排站,對著鏡頭燦笑。各界普遍看衰的劣勢下,韓國成功跟美國達成協議。
西江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何俊英:「根據川普一貫的風格,就算高層見面再頻繁,只要他本人沒有親自出面,協議其實就不算完成。從這個角度來看,川普突然出現肯定是出於某種理由。」
產業部長金正官透露成功祕訣,首先所有談判團隊成員事前輪流扮演川普,模仿他的說話風格,訣竅就是「用字精簡直接」,還要記得多多稱讚川普,說他是「偉人」、「談判大師」,最終成功達成協議,讓稅率降到15%,但還是壓不下國內的擔憂,韓股8月1日重挫3.88%。
而且雙方說法存在許多出入,金額35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收益的九成歸美國所有;而韓方卻沒有任何大動作。
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國際金融室室長 尹尚夏:「假如我們在那裡投資後,賺了10萬韓元或10%的收益,其中的90%也就是9萬韓元又重新投資回美國,就會變成『九成利益留美國』,這樣邏輯上來說,在美國產生的收益,我們繼續在當地用這筆錢,在美國市場上韓國企業或跟美方合資經營,這部分是可以理解的。問題是 他講的『90%』是『口頭宣示』還是『再投資』,目前沒有明確說明。」
韓國民眾另一個過不去的點,就是鋼鐵關稅,韓國必須被課徵50%,但日本鋼鐵收購美國鋼鐵,相比之下韓國更加弱勢,但分析提醒不用太灰心。
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國際金融室室長 尹尚夏:「日本鋼鐵獲得50%關稅豁免,即使能在美國生產並販售,他們的產能也終究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部供應美國所需,剩下的就會變成韓國與他國鋼鐵企業,在同樣50%關稅條件下競爭。」
兩週內韓國總統李在明預計跟川普舉行領袖峰會,各界推測,屆時美國很有可能會要求韓國提高國防費用。(記者 林文浩、陳怡蓁/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