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及「數位孿生」,這項技術已然成為輝達重點投入的項目之一。全球也有不少大企業,積極發展這塊領域,除了較常見的工廠應用,希望藉此提升效率,減少成本外,台灣也有一間新創公司,希望用「數位孿生」當作工具,去模擬鐵道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預先掌握風險、避免災難發生。
鐵道上會遇到的各種突發狀況,不論是小貨車、摩托車闖入,或者行人經過,在虛擬世界中透過數位孿生,都能幫助累積經驗值,讓火車或輕軌實際進入真實場域時能夠多一雙眼睛,注意附近環境外,也能更及時做應變,例如提早煞車,降低人為疏失發生的機率。
數位孿生新創執行長 簡文昱:「幫助駕駛可以看到前方障礙物,並提供適當的警示,甚至是在未來輔助他們煞車。而這之中,因為鐵道場域非常難借測,以及相對保守,所以在時程上也會比較慢。對於新創來說,我們認為我們還是需要一個場域能夠開發,數位孿生就變成我們必須要採取的一個選項。」
鐵道很難去實測遇到突發狀況時要怎麼應對,但透過創造出一個虛擬環境,就有辦法一直不斷的去模擬、去測試,成為數位孿生進入這塊市場的價值,這也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力推的數位孿生。而其實執行長簡文昱本身並不是相關產業出身,走上這條很少人走的路,是因為台灣多年前發生的太魯閣事件。
數位孿生新創執行長 簡文昱:「因為我跟我的共同創辦人,有一個朋友在太魯閣號事件中走了,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當初會下定決心要回台灣。」
與輝達系統合作,透過數位孿生技術,可望能讓鐵道安全系統的模式改變,從撞到東西才會停的被動模式,改成主動去偵測,就能夠緊急煞車。
數位孿生新創執行長 簡文昱:「我們目前實測下來,(輕軌)的延遲大概150毫秒,大概0.15秒的反應時間,我想這在輕軌上是足夠的,能看到前面大概80公尺。」
至於在台灣發展數位孿生的優勢,簡文昱指出,除了有3D建模人才外,台灣的工業用電腦IPC廠,不僅廣受國際企業採用,與許多工廠、鐵道系統也有密切作連結,當訓練完成的模型需要進行實測廠域時,與這些具備系統整合能力的廠商合作,就顯得格外關鍵。(記者莊欣璉、林家弘/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