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國即將啟動新一輪關稅政策之際,官方針對農產品進口條件做出最新調整。部分未在美國生產的作物若達成協議,未來可望免稅進口。不過,與美方尚未簽約的國家如巴西,則面臨高達50%的關稅威脅。作為美國最大咖啡來源國,巴西也急忙展開協商,希望能在期限前避免雙邊貿易受衝擊。
美國商務部長 盧特尼克:「川普總統在談協議的時候,有把天然資源這部分納進去,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們有種植美國沒有種的東西,那這樣商品就可以零關稅。」
眼看8月1號關稅實施大限近在眼前,美方加緊調整進口政策,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最新指出,對於美國境內無產出的作物,只要達成協議,未來有機會全面免稅進口。反映川普政府意圖藉由關稅談判,重新定義進口門檻,聚焦於互補性的資源交換。
美國商務部長 盧特尼克:「如果我們跟一個種芒果或鳳梨的國家簽了協議,那這些東西就可以免關稅進口,因為像咖啡、可可這類天然資源也是一樣。歐洲那邊,他們舉的例子是『軟木塞』,就是我們家裡常看到塞酒瓶的那種,這東西也可以免關稅進美國。」
這項彈性條款已被納入美國與印尼和歐盟分別簽訂的協議中,被視為對夥伴國釋出更具誘因的交換條件。然而,像巴西這種因「特殊情況」尚未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則無法適用。
巴西財政部長 Fernando Haddad:「我們正在努力提出一套計畫,可以根據不同產業、不同公司的需求來使用,我們不能太傲慢,也不能太卑躬屈膝,我們要尊重巴西,巴西夠大。每個國家都應該被尊重,但巴西有它的規模、在國際上的重要性,加上歷年來多邊外交上的角色,我認為我們完全有條件,避免讓8月1日變成災難的一天,我們會繼續談下去。」
巴西是美國最大的咖啡供應國之一,供應量占全美三分之一,卻因川普不滿巴西法院對前總統波索納洛的司法處理,揚言對其商品加徵50%關稅,儘管積極協商,談判仍因政治因素而停滯不前。面對農產品出口可能重創,巴西財政部長希望能在期限前化解僵局,避免衝擊擴大。(記者 陳鳴駿、黃翊豪/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