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等關稅談判進入倒數,中華經濟研究院長連賢明預估台灣可能面臨15%至20%的課徵壓力,不過衝擊已提前反映在製造業景氣上。根據最新數據,上半年製造業營運指數大幅下滑,全年營收預估將年減1.55%。景氣展望轉趨保守,學者也示警,台灣經濟恐面臨「前高後低」格局。
關稅結果即將揭曉,距離8月1日揭牌時間不到一週,中經院長連賢明預估,台灣關稅落在15%至20%,但不論最終版本為何,對台灣製造業的衝擊已經浮現。根據2025年上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狀況調查,製造業營運狀況大跌9.1個百分點,來到42.5%,預期營運狀況跟下半年利潤都將持續緊縮,而製造業更預估今年全年營業收入年減1.55%。
中經院長連賢明:「整個對等關稅實施以後,廠商對製造業景氣的看法,其實上上下下波動得非常明顯,大家都還在觀望,那這是我們目前看到的狀況。不過實際上面,臺灣前兩季的時候,我們的外銷狀況其實是蠻樂觀的,表現蠻好的,至於下半年會不會繼續,我們目前還在評估。」
展望未來一年營運,製造業普遍保守,未來一年展望指數大跌13.9個百分點,也僅剩44.6%,中經院長連賢明認為,台灣在前兩季狀況表現樂觀,至於下半年能否延續這熱度還得再評估。
中經院長連賢明:「我想大部分的看法是,上半年度會比下半年來得好,那至於好多少,其實大家就是在觀望,上半年的拉貨會不會造成下半年度的很多廠商就不太會訂貨。」
不過,反觀台經院看法卻相對穩定,6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微幅下降,比起5月的85.92點微降至85.88點,變動幅度有限,過半數廠商認為當月和未來半年景氣都是持平。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這個月我們開始把它修(正)回來,所以又回到了3%以上,(上半年)百分之5,下半年比較低一點,不到百分之1。」
考量上半年拉貨潮,民間投資強勁,因此預估全年GDP年增率為百分之3.02,比起4月時預測的2.91%,上修0.11個百分比,顯示景氣慢慢走出谷底。(記者林浩宇、陳昱志/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