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宣布收購穿戴式AI新創公司,強化穿戴領域布局,引發市場關注,隨著各大科技廠投入相關技術與開發,智慧手環、智慧眼鏡、VR頭盔等,都開始支援AI功能。分析師指出,如果AI 應用爆發能帶動穿戴式裝置的普及,有望為台廠零組件供應商帶來商機。
運動時戴上手環,監測心率和血壓,即時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現在導入了AI 和麥克風,除了聽,還能分析對話,在日常生活中就像助理的角色,幫你整理摘要或待辦事項,加上手環輕巧方便攜帶,越來越多人喜歡使用。而美國科技大廠亞馬遜,近期收購像這樣的AI穿戴裝置新創公司,企圖搶攻市場先機。
StockInvest.us頻道主講人:「亞馬遜宣布收購新創公司Bee,是專門做穿戴式AI裝置的公司,這項收購顯示出亞馬遜想要強化人工智慧的雄心,讓公司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科技領域中占據有利地位。」
事實上,亞馬遜十多年前發布的語音助理Alexa,已大改造加入AI,外界推測,亞馬遜想藉由收購新創公司,將別人的技術整合到未來Alexa設備當中,幫助構建更智能的交互生態系統,補足強化技術儲備的部份。
相較之下,目前以Meta在AI穿戴式裝置布局最廣,旗下不僅有VR頭盔,還有AI智慧眼鏡產品線;Google日前在開發者大會,宣布將重返AI眼鏡市場,引發高度關注;蘋果也傳出,正在積極開發擴增實境眼鏡。
各大廠積極布局,推升AI穿戴式裝置風潮,可望為台灣零組件供應商帶來新商機。
資深分析師 許博傑:「對於台廠的供應鏈來講,當然最主要還是要看到整個晶片製造的台積電,另外在上游的矽智財部份,包括像世芯- KY,甚至像信驊,甚至像其他高價IC設計的部份,那再來到中下游的鏡頭,不管是在玉晶光,甚至是大立光,以及其他相關的鋰電池供應鏈,我想都是可以來做觀察的。」
分析師指出,從VR與AR的發展角度觀察,頭戴式裝置雖然話題性十足,但目前處於叫好不叫座的階段。相較之下,智慧眼鏡結合AI功能,對於人們在工作、旅遊或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幫助較多,因此有望成為突圍的關鍵,帶動穿戴式裝置的普及,進一步為相關供應鏈注入成長動能 。(記者黃靖棻、萬俊樑/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