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西門子與德意志銀行等61家德國企業,最新宣布啟動名為「為德國製造」的聯合倡議,承諾在2028年以前總計投資6310億歐元,希望藉此恢復投資人對德國的信心,幫助德國擺脫過去兩到三年的經濟困境。
德國總理 梅爾茨:「德國回來了,現在值得再次投資德國,我們不再只是過去的投資標的,而是存在於現在,以及更重要的未來。」
德國總理梅爾茨和企業代表會面,宣告「德國回來了」,包含西門子和德意志銀行等,超過60家德國大企業共同發起名為「為德國製造」的大型投資倡議,承諾在2028年以前,合計投資6310億歐元,涵蓋資本支出、研發支出,以及國際投資人的承諾,西門子執行長博樂仁更看好德國在工業AI領域有巨大的機會。
西門子執行長 博樂仁:「德國現在有一個歷史性的機會,我們具備成為工業AI世界領導者所需的一切條件,在汽車、化工、製藥、機械工程、能源與醫療保健領域,不論是大型還是中型企業,他們的工廠、生產線與實驗室,都擁有獨特且龐大的數據寶藏。」
過去兩到三年,德國經濟面臨衰退,包含汽車和製藥等產業,長期面對高昂的能源成本,還有歐盟的龐雜法規,對外有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現在還有美國關稅的壓力。梅爾茨上任兩個多月,已承諾推動改革和創新,提升德國對投資人的吸引力,例如舉債5000億美元,用於翻修基礎建設。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所長 福斯特:「德國的稅負非常高,需要降低,政府在這方面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折舊與攤銷,以及降低企業稅率,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擺脫官僚主義與多餘的法規。」
專家指出,這到底會是靠政府舉債融資的曇花一現,或長期真的能帶來更多投資,還有待觀察。如果德國經濟復甦,對整個歐洲都是好消息,但作為歐洲的財政支柱,如果德國在支出方面不再謹慎,這波支出無法獲得回報,也將導致德國公債的吸引力降低,進一步削弱對其他市場的信心。(記者魏嘉瑢、林巧卿/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