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大戰造成全球經濟震盪,韓國近期物價飆漲,光是食品物價在OECD國家中排名僅僅次於瑞士,韓國總統李在明推出上任後第一個提振經濟的政策,從7月21日起,分兩階段向全民發消費券,最高可領11600多台幣,不發現金、可儲值於金融卡,但使用限制非常多,掀起民怨。
韓國民眾:「像雞蛋這類的東西漲超多,3斤肉就超過韓圜2000多,就算只買豬肉也一樣。」
韓國物價飆漲,肉類、雞蛋之外,連泡麵都要2000多韓圜,40多塊新台幣。
韓國總統 李在明:「一碗泡麵要2000?真的假的?」
為了緩解民眾壓力,同時重振經濟、恢復內需,就從7月21日開始發放消費券,兩個月後再發一次。
《Channel A》主播:「第一輪預先發放金額是,全體國民15萬(約3,183台幣),中低收入戶約30萬(約6,366台幣),基礎生活保障對象40萬(約8,488台幣)。」
所得較低、屬於全國收入前10%以外的國民,第二輪發放還可以再領10萬韓圜,換算下來相當於最高可領11600多新台幣,不只11月30日前必須用完,更為了把消費導向中小企業,消費券使用限制非常多。
行政安全部地方財政經濟室長 韓順基:「大型賣場、百貨公司、免稅店、連鎖直營店、大型外資賣場都是禁止用(券)的業種。」
娛樂場所、電商平台同樣都不能用,消費券為了重振民生經濟,僅限於年銷售額30億韓圜(約6300多萬台幣)以下的中小型店家,像是傳統市場、餐廳、醫院、補習班、便利商店、還有連鎖加盟店。
KBS記者:「像炸雞店或平價咖啡連鎖店,大部分都可以使用消費券,但星巴克這類店則不能用,這其中的差別在於,由總公司直營還是加盟主經營。炸雞店或平價咖啡店大多是加盟,消費券目的是支援中小自營商,因此會造成消費者的混淆。」
此外,不論是數位或是實體券,都只能在戶籍地所屬的市或郡使用,如果想在外地用,必須另外申請。如今關稅談判前景不明,做為李在明上任後第一個推行的提振經濟政策,實際成效只能等時間去證明。(記者林文浩、鄧邦貫/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