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7點晚間新聞
新光金控暨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調整商品結構 助壽險業轉型
魏寶生指出,壽險目前遇到的問題是資產、負債錯配。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魏寶生指出,壽險目前遇到的問題是資產、負債錯配。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字級:
A+
A-

台灣因為經濟成長穩健、銀行存款充沛,且社會財富仍多,財富管理的規模愈來愈大,為了提升台灣資產管理產業的規模與質量,強化國際競爭力,因此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新光金控暨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15日在工商時報《壯大資產管理,迎向黃金年代》論壇表示,未來壽險業可利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平台,將錯配的高利率保單切出轉讓,有助壽險業轉型。

魏寶生指出,壽險目前遇到的問題是資產、負債錯配(ALM mismatch),台灣有三分之一的保單屬於高利率保單,形成資金成本與資產收益不對稱的長期壓力,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受到匯率的衝擊。這些保單如果可以切割、轉讓出去,讓國際再保險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接手,除了可以降低國內壽險業的風險,甚至可以讓這些再保險公司或資產公司支付一些費用,這樣也是某種程度的增值。

而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就是最理想的平台。魏寶生說:「這並非創新,而是國際成熟做法,若能藉由資產管理中心平台實施,將有助於壽險業轉型重生。」

在產險部分,魏寶生認為規模可以再擴大,他以中鋼為例表示,中鋼本身就做產險,不過中鋼在海外有許多子公司,就可以利用主保單制度(Master Policy)管理全球風險,OIU(境外保險業務)就可以作為承接這類主保單的平台,讓全球的產險都在台灣。

魏寶生表示,去年起壽險業可以到海外發債,但是得到香港、新加坡才能見到這些非常知名的投資人,「希望未來在亞資中心有機會可以吸引到外部的投資人,到這裡來買我們發的外債,期待未來亞資中心可以讓交易市場更活絡。」魏寶生也認為,TISA(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舉例,美國的Household有56%買共同基金,但是台灣則是有6成買儲蓄型商品或者投資不動產,希望亞資中心嘗試引進更多資料、商品,就算是另類的商品也沒關係,說不定能創造更多獲利,才能追上新加坡、香港等地。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Line@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