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金管會副主委莊琇媛參加工商時報《壯大資產管理,迎向黃金年代》論壇指出,台灣不需要成為下一個新加坡或香港,而是用本土優勢走出自己的路。
她表示,台灣與日本相似,具有產業優勢、藏富於民、投資動能、產金連結、專業培訓等五大優勢,金管會也祭出五大計劃、16項措施,相當全面,讓亞資中心從不可能任務,變成可能。
莊琇媛還說,過去外界質疑台灣缺乏國際人才、租稅環境不夠具吸引力等發展劣勢,但仔細想,台灣與新加坡、香港本就定位不同,而是與日本較相似,日本有汽車產業,而台灣有護國神山,也有AI與電子產業供應鏈,這些產業本身就需要資產管理與金融投資的支持,台灣也藏富於民,「這些錢在海外不一定要回來,但一定要由台灣的銀行來管理。」
莊琇媛認為,想構成資產管理中心有四要件,必須有「完善合宜的監理環境、多元的市場參與者、完整的金融基礎生態系、具競爭力金融商品」,台灣也多具備,台灣的租稅並不居於劣勢,甚至有部份稅負還優於其他國家,也有多元化的參與者,不限於現有的金融業,也開始有另類投資的金融機構。
此外,她強調,台灣也具有策略性地理位置,與國際或區域市場有一定連結,並具有多面向的金融人才,有許多專業的培訓機構,金融基礎設施完善,「完全可以走自己的路。」
莊琇媛強調,金管會的五大計劃包括:壯大資產管理資產、普惠永續融合、財富管理促進計劃、資金投入公建計劃、擴大投資台灣計劃,五大計劃彼此是相連的、全面的,重點在於「留財引資並重」。
針對高資產業務上,她表示,金管會大幅放寬私人銀行業務條件,過去銀行做高資產業務有設條件,但許多銀行反應,未達條件不代表沒有高資產客戶,所以後來放寬未達門檻的銀行也可分階段承作。
在專區試辦上,高雄資產專區也已啟動,可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辦理家族辦公室銷售投信投顧業發行的私募股權基金,本國銀行專區營業據點,對境外高資產客戶提供海外分行金融商品,開放EAM則精品化金融商品的代理人、保險代理人,引進多元化的資產管理業者,希望多元化資產管理業者形成聚落。
莊琇媛說,未來願景是「二年有感、四年有變、六年有成」,原本預估成立20家私人銀行家數已快達到、總管理資產規模達4兆元,還有家族辦公室的設立有待大家一起努力。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