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將於8月1日正式上路,目前有25國已收到通知,稅率從20%到50%不等,目前台灣還沒公布,有別於與美談判陷入僵局的日本,被課徵25%對等關稅的韓國則傳出好消息,雙方在半導體等多領域有高度合作興趣,有望在期限前達成框架協議。
韓國貿易部長 呂翰九:「現正全面推進美方關心的議題,包括關稅、非關稅措施等,以及韓國務必留意的議題,整體談判進程正在加快中。」
剛結束赴美談判的貿易部長呂翰九,持續安撫民心,強調8月1日正式上路前,25%的對等關稅還有下修空間。
韓國貿易部長 呂翰九:「特別是在我們持續主張的『韓美製造業復興夥伴』這部分,美方也表現出極大的關注,並給予積極的回應,特別是在造船、半導體等領域。」
呂翰九這次跟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進行兩次協商,討論內容從關稅擴及製造業合作等,美方對半導體、汽車、造船、國防等合作很有興趣,但也持續要求韓國降低非關稅障礙,特別是開放農產品、擴大白米進口、還要全面開放美牛,以及放寬基改農產品相關法規,韓國政府正在評估讓步的可能,換取美方減稅。呂翰九計畫8月前還會再次訪美,在8月1日前先達成框架協議。
MBC記者:「有一項對韓國來說變得明確,雖對汽車、鋼鐵另行課徵關稅,但不會額外加上依據國別課徵的對等關稅。名目上像對韓國25%、對汽車25%,但實際上不會疊加為50%,而是僅針對汽車課徵25%的關稅。」
韓國跟美國原本就有簽自由貿易協定(FTA),雙方的關稅本來就不高,因此關鍵就取決於韓國願意在「非關稅壁壘」做出多少讓步,像是美方聚焦數位經濟領域,要求放寬搜尋引擎的監管、允許Google輸出高解析度地圖。追根究底,韓國讓步了這一次,美國依舊能再拿貿易赤字做文章,不能排除川普又操縱關稅當談判籌碼。(記者 林文浩、陳怡蓁/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