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遭濫用,引發資安疑慮,美國國務院最新證實,有人利用AI合成語音,假冒國務卿盧比歐,試圖聯繫多位官員。國務院強調正積極處理,並呼籲提高警覺。專家提醒,面對可疑訊息,應多注意視覺異常與情緒操控訊號。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布魯斯:「我這邊有幾項公告要先說明一下,然後這是我本人的聲音,不是AI,等等我會回答你們對那個事件的疑問。」
AI飛速發展,帶給人類便利的同時,也產生許多資安疑慮,美國國務院最新指出,一名不肖人士在6月時,利用AI合成語音假冒國務卿盧比歐,透過通訊軟體Signal聯繫多位官員,並向其中至少兩人留下語音訊息,企圖誘導進一步互動。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布魯斯一上台,便語帶輕鬆回應外界關切,顯示本事件已經引發政府高度重視。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 布魯斯:「國務院當然知道這起事件,現在也正在持續監控和處理中。我們非常重視保護資訊的責任,也一直在強化資安防護,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但基於安全考量,目前我們沒有更多細節可以對外說明。」
儘管還沒有發現明確的網路攻擊跡象,但如果目標人物中計,機密資訊恐怕會遭到外洩。FBI也曾於5月警告,惡意人士正在利用AI語音與文字冒充政府高層,企圖騙取個資與金錢,呼籲各機構提高警覺,並提醒駐外夥伴留意假帳號與冒名行為。
Clarip執行長 Andy Sambandam:「有時候可以注意一些小破綻,比如看影片時嘴型對不上聲音,或是眼睛眨得太頻繁,這些都可能是AI合成的。另外,很多時候詐騙會用情緒操控,像是訊息裡表現得很急,催你馬上處理。所以要記得,重點是要信整個流程,不要只聽聲音,像銀行絕對不會發簡訊或郵件,跟你要密碼或個資。遇到可疑訊息停一下,查證清楚,打去你自己知道的官方電話號碼,再決定要不要相信。」
此外,今年4月也曾出現一場疑似與俄羅斯情報單位有關的釣魚攻擊行動,發信人冒用偽造的郵件地址與官方標誌,向智庫及前官員發送訊息。國務院指出,攻擊者對內部命名與文書格式瞭若指掌,具有高度滲透能力,目前事件同樣全力調查中。(記者 陳鳴駿、黃翊豪/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