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等待關稅出爐,加上央行嚴查外資炒匯、限制出口商拋匯額度,台北股匯市今(7)日同步走跌,
美國對等關稅緩徵期限進入倒數,台灣相關政策尚未明朗,加上天候因素有颱風來攪局,讓台股7日呈現量縮觀望格局,指數開盤小漲後迅速翻黑,最多下跌超過250點,一度跌破月線,電子權值股表現疲弱,
富邦投顧董事長 陳奕光:「台股不管有沒有關稅的事情,其實目前看起來都會進入一個整理,我們認為應該是22000到23000,一個大的箱型,最主要是下面有支撐、上面有壓力,外資空單持續維持在高檔,那你說是避險或是看空其實都有可能,因為目前看起來他的買超也是增加,外資的這個空單增加其實一般正常解讀應該是避險,可是以現在的一個空單的這個口數上來看的話其實有點偏多。」
專家提醒,若多數資金集中在少數股票,不排除會出現多殺多的情況,不過市場上仍有利好因素,首先是台幣升值帶來的資金行情,接著還有AI拉貨題材,台股再發生大幅度崩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觀察周一盤面焦點,金融股成為資金避風港,
華南投顧董事長 呂仁傑:「我們目前看就是說相對上面來說,在整個第三季的話,我們覺得AI伺服器相關的這些供應鏈,我覺得表現應該還是相對是比較亮眼的,其次就是說企業可能在匯率的部分大家可能比較關注,不過我想在過去這段時間來看,股價上面其實也已經對這些議題有做一些初步的反應。」
接下來待關稅底定,還是要回歸AI基本面的需求,只是多頭反彈能不能延續,仍得看即將召開法說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