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6月就業數據優於預期,但就業成長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門,私人企業動能疲弱。市場解讀聯準會7月不會降息,9月成為關鍵觀察時間點。此外,通膨持續低於預期,也增添政策轉向的可能性。川普政府力推新財政法案,後續對經濟與聯準會決策影響,同樣備受矚目。
收盤鐘聲響起,美國國慶前提早半天收盤,竟又再刷歷史新高!原因在於市場對6月非農就業反應正面,大增14.7萬人遠遠高出外界預期。然而,新增職缺近半數來自政府部門,私人企業僱用創下八個月新低,加上工時與薪資成長放緩,使整體數據說服力受限。
《CNBC》記者 Steve Liesman:「我覺得這次報告之所以數字那麼漂亮,主要是因為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異常聘僱』,市場本來預期這部分應該會比較疲弱,可能政府部門會減少7到8萬個職缺,結果反而是私人部門減少,政府部門增加7到8萬,整體看起來就被推高了。所以這是一份好壞參半的報告,失業率下降是好事,新增就業也是正數,這些都算不錯,但說真的我不太確定地方政府到底發生什麼事,怎麼會突然多了那麼多工作機會。」
在這個背景下,市場預估聯準會7月降息機率已大幅降低至5.2%,儘管就業數據表面亮眼,結構性疲弱與通膨回落跡象,讓投資人押注聯準會將於9月開始降息,並調整對美債殖利率的預測。
《CNBC》主持人 Sara Eisen:「市場現在的解讀是7月降息基本上沒希望,可能要等到9月,你最近也把第一次降息的預測提前到9月了。」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 Jan Hatzius:「我覺得這個看法還算合理,但也不是穩操勝券,關鍵還是要看數據怎麼走。目前通膨數據一直都比預期低,5月的數字表現不錯,接下來看看6月的怎麼樣,如果數據持續這樣,9月開始降息是有機會的,但還是得靠實際的數字來決定。」
投資機構普遍認為,聯準會未來幾次會議,將進一步觀察就業與通膨走勢,市場也將關注美國總統川普最新通過的「大而美法案」對經濟的提振效果,特別是在稅改、製造業投資與貿易協議談判方面,是否能為景氣注入新的動能,進而影響聯準會的政策取向。(記者陳鳴駿、陳怡蓁/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