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股市全芳位
機器人元年啟動!產業革命浪潮下 台灣有機會打造自己的Figure AI?
科技大廠布局人型機器人,特斯拉也加入(翻攝自特斯拉X)
▲科技大廠布局人型機器人,特斯拉也加入(翻攝自特斯拉X)
字級:
A+
A-

近年來,生成式AI如ChatGPT風靡全球,改變人類與機器互動的想像,如今矽谷與全球科技巨頭正掀起一波革命浪潮,將目光從雲端對話轉向實體應用,「機器人AI」或「物理AI」被視為下一個殺手級應用,甚至被形容為「AI的終極形態」。針對這波產業新浪潮,台灣能否在其中卡位?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所長楊勝帆,在非凡電視台《台灣大時代》節目上深入解析。

人形機器人浪潮啟動 黃仁勳點燃產業新戰場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近一年在GTC、COMPUTEX等國際重要舞台多次強調,生成式AI正要進化到「物理AI」,人型機器人將是AI技術的新出口,預言2030年全球將突破250萬台人型機器人,相關產值可能達數兆美元!

然而業界卻出現保守聲音,像是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質疑,為何機器人一定要做人型?人型機器人製造成本高、落地困難,普及化量產問題與維護挑戰更大。

人型機器人重要性在哪? 適應環境成關鍵重點
對此,楊勝帆指出,雖然智慧居家設備、智慧家電已能執行部分「機器人功能」,但真正要融入人類居住與工作場域,人型設計還是有其重要性,因為人類社會空間根本就是為人而建,例如上下樓梯、操作工具、跨越門檻,人型機器人才能像人一樣適應複雜環境,協助人類完成任務。

機器人落地應用取代勞力工作 AI「覺醒」成隱憂?
從落地應用來看,楊勝帆分析,夜間巡邏、工廠巡檢、醫療照護等高勞動、重複性高、可接受容錯率的重複性工作,將是人型機器人率先導入的方向。楊勝帆提醒,這類場域通常人力短缺,且在少子化趨勢下更需要「機器人輔助人」。相對地,未來機器人若普及化,這些單調且技術門檻低的勞力工作,將有可能面臨被取代的風險!

至於外界擔憂「AI取代論」和「滅絕論」,是否有可能「覺醒」甚至如科幻電影,出現毀滅人類的科技擔憂,楊勝帆認為,現階段AI演算法與法規尚不足以讓機器人具備真正自主意識,不致於失控,但未來十到二十年,仍需持續關注演算法的演進與法律規範的更新及發展。

台灣把握場域與代工優勢 發展Figure AI搶進機器人世代
全球科技巨頭正加速布局,在機器人AI的革命熱潮下,台灣是否有自己的利基點?楊勝帆解釋,台灣不僅擁有世界級的半導體製造能量,還有精密機械、晶圓代工、機電整合與製造場域等完整供應鏈,尤其台中是全球減速機、機械手臂關鍵零組件的重要基地。不少廠商如宏碁、緯創等業者跨足智慧醫療、巡檢型機器人開發,若結合代工實力和龐大的製造場域,台灣有條件發展出自己的Figure AI,從3C代工重鎮躍升為「人型機器人製造基地」。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非凡電視台「台灣大時代
https://youtu.be/8wF3mp8VSq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