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成熟製程產業,近年來面臨中國低價競爭、產能過剩等挑戰,台灣晶圓代工廠積極轉型,根據《日經亞洲》報導,聯電考慮擴大與英特爾的合作,預計2027年投產的亞利桑那廠,有可能也導入6奈米先進製程,對此,聯電則回應,將尋求合作夥伴關係,公司仍在持續探索更先進的製造技術。
英特爾晶圓代工技術長Naga Chandrasekaram(4.30):「在亞利桑那州廠,我們也與聯電聯合開發了12奈米技術,我們正在努力將它移植到英特爾工廠。」
晶圓代工大廠聯電,先前與英特爾已經在美國攜手開發12奈米技術,根據日經亞洲最新報導,為了應對中國成熟製程領域的高速擴張,聯電正在評估進軍進先進製程,目標鎖定在6奈米。
資深產業顧問 陳子昂:「在成熟製程有供過於求的疑慮下,到了2030年,台灣成熟製程占比會從40%降到30%,聯電應該是要藉這個機會轉型到先進製程,所以聯電未來在6奈米這部分,可能在產品的品質跟良率上,要達到客戶的要求,在成熟製程產能過剩的疑慮下,不論聯電、力積電、世界先進,他們現在都積極想要轉型。」
根據報導,聯電考慮擴大與英特爾合作,預計2027年投產的亞利桑那廠有可能也導入6奈米,生產更先進的Wi-Fi、無線射頻、藍牙元件、AI加速器,汽車使用的核心處理晶片。對此聯電財務長回應,公司仍在持續探索更先進的製造技術,如果決定進軍高階製程,將採取較「輕資產」的模式,並尋求合作夥伴關係,晶圓代工成熟製程台廠積極轉型,像力積電則是衝刺3D AI半導體解決方案,要突圍成熟製程產業競爭生態,找出新的獲利方程式。
茂矽總經理暨發言人 盧建志:「先講我們本來就已經有既有的客人,因為這些既有客人其實都是服務很多年的,所以這些客人大概就已經可以把我的產能大概填90%滿了,像我們在近期其實已經開始往碳化矽的部分在轉型,未來有一些新的產業我們也有在看。」
由傳統晶圓代工廠轉型為先進製程或AI生態系一員,技術、客戶、資金三項關鍵要素逐步到位,才能成功開闢出新戰場。(記者曹再蔆、陳柏誠/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