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集集有一座歷史最悠久的宅第「永福堂」,建立至今超過180年!第18代女主人紀素霞,十幾年前和先生陳偉哲,從大陸返台回到故鄉二次創業,不曾務農的兩人親自下田栽種洛神、薑黃,甚至找小農研發肉桂純露,手工自製米香,沒想到疫情期間先生突然驟逝,讓她的人生瞬間停擺,在年過半百時,因為身心壓力過大,導致顏面神經失調,後來的她是如何重新振作重振家業?開啟她的第二人生!
走進南投山區,王泰宏正在田裡剪藤殺草,他說:「我們種肉桂最怕的,就是野藤纏上來,樹會整個被勒死。」看似粗枝大葉的工作,其實全是為了保住這一年一收的寶貝,台灣原生種土肉桂。這種肉桂,不必砍樹、也不傷樹皮,單靠葉片就能散發濃烈香氣。其中的「肉桂醛」含量高,甜中帶辣,嗆得直接讓你醒鼻又醒腦。「你看,三條葉脈的才是我們的土肉桂!」王泰宏邊說邊比對,還親口試吃辨別真假。他說,很多人誤種外觀極像的「陰香」植物,結果耗時耗力一場空,損失慘重。
為了方便採收,他更將肉桂樹全數矮化,搭配自然農法,不施肥、不噴藥,只為讓每片葉子健康又純淨。樹上滿滿螞蟻,就是因為葉子真的「太甜了」,連昆蟲也搶著來吃。
王泰宏採用最費工的方式:只取葉不要梗。因為梗會澀,會破壞整體味道,我們只要最好的部分。為了萃取一次肉桂純露,他得徒手整理10公斤以上的葉子,光剝葉就要花上兩三天。經過清洗、瀝乾、蒸餾後,一桶桶肉桂露與極少量精油終於流出。他特別強調:「我們的肉桂精油不是浮在上面,而是沉在下面——這是少見的沉水精油。」而剛蒸餾出來的肉桂露,嗆辣又澀,必須像酒一樣陳放數月,味道才會圓潤順口。
紀素霞與肉桂的故事,始於一次身心俱疲的崩潰。年過五十的她,曾經是外銷禮品的女強人,年收千萬,打拼到中國。但孩子不願接班,夫妻倆只好含淚結束生意,返鄉重啟人生。
返鄉初期,她投入自然農法,後來遇上王泰宏的肉桂,決定把這片香葉發揮到極致——製成純露、精油、甚至研磨成抹茶般翠綠的肉桂粉,風味溫潤、氣息清新。「我們的做法很不一樣,用的是葉子,不是樹皮。」她還開發出低糖低油的健康米香,以集集在地濁水溪米製作,每一塊米香都經過純手工攪拌、入模與裁切,口感鬆軟、不黏牙,每日限量六百包。
這段返鄉人生不只有甜,也有苦。紀素霞的丈夫陳偉哲,在返鄉第九年突發心肌炎驟逝,來不及交代任何話語。「那三個月我是空的。」直到某天被客訴電話罵醒,她才意識到:「既然還要過下去,就得堅強面對。」如今,她一手撐起夫妻倆的新創品牌,也守著丈夫的童年故居,一座1840年建的三合院古厝。這裡曾在九二一地震中損毀,但她只重建結構,不再上漆、不再裝修,保留原貌,只為讓這座宅第繼續活在時間裡。
「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南投的好。」紀素霞說。對她而言,經營品牌,不是為了聲名大噪,而是替自己與土地寫下有價值的篇章。而那片讓人誤以為是抹茶的肉桂粉、那杯令人驚呼的肉桂露、那塊一吃就停不下來的手工米香,全都來自對土地的深情與日復一日的手工堅持。(記者張琬筑、余建宏/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