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正午最前線
美對東南亞四國祭重稅 中國太陽能掀倒閉潮
字級:
A+
A-

今年以來太陽能產業,面臨內需市場不振、中國低價傾銷等多重挑戰,不過隨著美國政府對東南亞四國祭出重稅,嚴打太陽能陸企洗產地,讓中國太陽能產業掀起破產潮,加上Meta、亞馬遜、Google等科技大廠,以及各國對綠電量需求大增,市場看好聯合再生元晶茂迪等台廠有望迎來更多海外訂單。

外國媒體:「Meta剛剛簽署了一項重要的太陽能協議,增加可再生能源,來運作不斷增長的AI資料中心,依靠快速、低成本的能源來大規模支持AI。」

AI資料中心耗電帶動潔淨能源需求,Meta、亞馬遜、微軟到Google等科技大廠爭相投資綠能,占美國大型與公用事業等級太陽能總體需求近50%,隨著美國嚴防中國太陽能業者,透過東南亞洗產地揮出史上最重一拳,太陽能產品關稅最高達3521%,加上中國擴大減產行動,產業供需可望逐漸轉趨健康。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 姜皞:「這只能說銷美國有利,但是對台灣而言,中國反而會因為沒辦法去美國,它就勢必要往台灣銷,所以反而台灣政府應該想辦法要注意這件事情,所以現在主要是要靠海外,看川普這邊整個的一個政策,因為美國至少一年還是有30幾個GW,理論上今年應該會比較好。」

受到關稅打壓,中國太陽能產業面臨產能過剩,供應鏈價格雪崩60%至80%,去年產業鏈總虧損高達600億美元,約新台幣1.75兆元,掀起一波破產倒閉潮,市場看好減產效應將改善太陽能產業秩序,包括聯合再生元晶茂迪等模組台廠,有機會迎來更多海外訂單。

聯合再生代理發言人 陳怡真:「我們確實有感受到國外對於非中國供應鏈的詢問度跟需求,其實蠻快速的在提升,聯合再生一直都大概一半,國內跟海外營收占比50%、50%,接下來的話,因為慢慢的現在才開始這個需求開展,所以當然我們也希望說國外可以越來越高,下半年大概比較保守持平的看。」

雖然今年台灣內需市場不振,讓不少太陽能廠保守以對,但海外商機開始萌芽,對產品價格回歸正向循環有正面幫助。(記者 曹再蔆、陳柏誠/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