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來襲,科技大老紛紛示警,未來AI發展最大的限制就是能源供給不足。而在全球淨零碳排趨勢下,「綠電」成為未來主要用電來源之一,而身兼「削峰填谷」作用的儲能,將扮演關鍵角色,讓台灣綠電三雄前景看好。
燃煤、風電、光電、太陽能努力發電運轉,台灣核電除役後,支撐起整個台灣的用電需求,尤其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都示警,AI發展最大的限制就是能源供給不足,甚至最快在2026年就會受到挑戰,而在淨零趨勢下,綠電儲能業者成為關鍵角色。
雲豹能源總經理 趙書閔:「那以光電來講,我們其實預計今年要開工的就120M。那以儲能來講,我們其實這兩年的目標大概也都是150MW左右,能夠讓台灣這個再生能源環境可以變更好。」
業界人士指出,輝達海外總部設置北士科後,定錨台灣將成為AI產業供應鏈的中心,但台灣目前重啟核能難度高,建置再生能源發電與部署儲能系統,必須要雙頭並進,缺一不可,像另一家能源業者,就以屋頂、地面型、漁電共生多元案場多方面搶進。
泓德能源總經理 周仕昌:「光電的案場到2030年應該是1.5G都還是照規劃,目前的開工量還有接近200MW左右,儲能一樣在用力的發展,目標還是2030年,大概500M-600M的建置完成。」
能源業者也觀察到,不只未來需求十分看旺,在淨零減碳的浪潮下,其實這兩年企業使用綠電的需求就非常踴躍,特別又以數據中心的採購最大宗。
雲豹能源總經理 趙書閔:「企業綠電的需求,其實一直在這兩年都非常的強勁,子公司他其實就在做協助企業達到RE100的這個目標」
泓德能源總經理 周仕昌:「特別現在比較大的需求還是在半導體的業者,每個人都有階段性任務,所以目前電力,綠電供需狀況,應該算是供不應求。」
不只雲豹、泓德能源、森威能源案場分布在台灣各地,更積極往海外布局,盼在AI發展帶來的用電需求增加,帶動所有能源相關的台廠供應鏈,快速壯大規模。(記者 唐家儀、林家弘/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