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A+
|
A-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調降美國債信評,美債殖利率波動加劇,立法院財政委員會立委21日持續關切央行持有美債策略是否調整,央行副總裁嚴宗大表示,央行持有美債都是到期後轉換,每個時間點都有到期跟新購美債,因每年外匯存底都在成長,持有美債今年還是有點增加。
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說明,央行外匯存底有8成持有美債,但央行持有美債不是全為公債,也有大型機構發行的以美元計價債券,嚴格定義下,央行持有美國公債不到3,000億美元。
針對立委關切,標普、惠譽及穆迪都調降美債信用評級,央行持有美債策略時,嚴宗大表示,美債都是到期後轉換,每個時間點都有到期,也有新購的美債,且每年外匯存底都在成長,就他印象,今年央行持有美債還是有點增加。
至於外匯存底委外代操績效?嚴宗大說,央行1990年代初期就委外代操,主要是學習新的金融商品操作,績效好壞不能用一、兩年資料看,依過去10~20年資料,委外操作績效仍有參考價值,且每年代操績效有差異,央行對績效較差的也會收回自己操作。外匯存底投資報酬率介於2.2%~3%,每年都有波動,委外操作報酬率最高達3.53%,自行經營收益率最高是2.66%。
新台幣調節 沒守特定價位
另外,立委提及前總裁彭淮南似乎刻意守住28.5元關卡,及美銀近期預估新台幣第四季升至28.8元,嚴宗大表示,央行對新台幣調節沒有守特定價位,過去也曾超過28.5元。個別投行有自己預測,「央行會參考」,但影響匯率的因素太多了,不宜用直覺推測,光是美元的強弱,美國內部就有不同看法,央行關切的是維持國內匯率穩定,目前已較4月底、5月初穩定很多。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