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近期傳出醞釀調漲晶圓代工報價10%,引發產業鏈高度關注。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台積電先進製程價格雖高,但「非常值得(Worthful)」。供應鏈普遍解讀,黃仁勳「高貴不貴」一說,形同為台積電「反映價值」背書,也透露出雙方緊密的合作默契。
黃仁勳指出,建造晶圓廠及2奈米以下製程非常困難且要價不斐,但對每個客戶來說,都是一致且公平。
黃仁勳16日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及其團隊餐敘後,對台積電代工報價按讚。半導體業者指出,台積電計畫調漲報價主因包括美國建廠成本攀升、全球通膨壓力、匯率波動與技術資本投入升高。其中包括美國廠醞釀調漲4奈米代工價可能漲三成,以反映「美國製造」的整體成本結構。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在法說會指出,AI處理器(包括CPU、AI加速器與GPU,不包括網路連結、邊緣運算與終端裝置AI)營收預計今年將再倍增,2024年至2029年年複合成長率接近45%,市場需求強勁。為支應龐大資本支出與維持合理毛利,台積電調整定價策略勢在必行。
供應鏈消息透露,輝達已在台積電2奈米製程客戶名單中,未來將導入次世代AI晶片。隨製程技術不斷微縮,技術複雜度與失敗風險同步升高,晶圓代工報價「水漲船高」成必然趨勢。
根據EDA(電子設計自動化)業者分析,半導體產業首次流片(Tape-out)成功率正急劇下滑。過往成功率約30%,但2023至2024年間已降至24%,預期2025年將進一步降至14%。主要原因在於晶片設計高度客製化,驗證與設計週期拉長,加大研發風險與資金壓力。
多數IC設計業者認為,隨著製程門檻升高,晶圓代工業者與客戶之間的黏著度亦持續加強。由於轉換代工廠所需的時間、人力與資源成本高昂,加上對先進製程的依賴程度加深,業者傾向選擇與成熟供應商維持長期合作關係,以確保在AI技術與效能競賽中不落人後。
IC業者亦表示,「買得多、省得多」的量價關係在台積電同樣適用,對大客戶如輝達而言,漲價雖有壓力,仍可透過合作規模換取技術優勢與時程保障。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