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品牌大廠華碩今(13)日召開法說會,會前發布第一季財報,由於印度呆帳成功討回,稅後淨利較上季飆增超過6倍,年增幅也高達135%,EPS來到17.2元,大賺近1.7個股本,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展望第二季,華碩表示,面臨後續關稅及匯率的不確定性,公司已做好多元布局因應,並且看好PC、伺服器產品等出貨將達雙位數成長。
華碩第一季品牌營收為1351.88億元,季減4%、年增18%,寫近4季新低;毛利率為15.5%,季減0.5個百分點、年增0.6個百分點;營業利益114.5億元,季增1053%、年增147%;營益率8.5%,季增7.8個百分點、年增4.4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27.91億元,季增681%、年增135%;EPS達17.2元,遠超前一季的2.2元,及去年同期的7.3元。
華碩財務長吳長榮說明,第一季營收成長主要來自PC筆電及AI伺服器出貨成長;受惠於電競產品比重提升,毛利率來到15.5%;而而營業利益達114.5億元,主要是因收回先前提列的印度客戶呆帳53億元,若排除此因素,第一季營業利益約61億元,營益率維持在4.5%健康水準。
以華碩第一季地區營收比重來看,其中以亞太市場占比最重,達47%;泛歐地區次之,比重為31%;隨後則是美洲市場,占比22%,較上一季的比重25%,出現微幅下滑。
展望後市,雖然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存,但華碩依舊樂觀表示,受惠產業週期正向發展,將帶動第二季出貨成長,預期PC出貨有望季增25~30%,零組件與伺服器出貨則季增10%,其中電競產品出貨季增可達30%。華碩已在市場取得領導地位,未來將持續擴大領先優勢。
華碩表示,今年第二、三季最大變數,在於關稅與匯率的頻繁變動、難以掌握,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透露,去年第四季即啟動因應措施,針對美國市場提前部署三至六個月策略性庫存,涵蓋筆電與主機板等產品;華碩市場布局多元,在亞洲、歐洲營收比重相對高,來自美國的營收則低於15%,因此較不容易受到影響。
針對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大幅波動,華碩指出,以長期營運來看,華碩的優勢在於多元營收與多元幣別,有助維持營運韌性,其中非美元收入占比超過一半,而採購成本多以美元計價,因此美元若貶值,對華碩相對有優勢,尚可因應;不過,若短期來看,匯率波動大,仍具有一定挑戰,若新台幣持續劇烈變動,未來3~6個月營運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