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AI浪潮打亂就業版圖 生技產業面臨人才斷層
字級:
A+
A-

AI風潮席捲全球,這也讓台灣的人才庫版圖大洗牌,而生技業在產業環境與教育環境的脫節下,正面臨人才斷層的危機,而最現實的薪資與產業發展前景,更讓許多人才一窩蜂往科技業靠攏。業界憂心,即使有政策跟資金,但若無法從根本解決技術與教育瓶頸,恐怕難產下一個台積電

走一趟就業博覽會可以發現,以科技、半導體產業等攤位,最受到求職者關注,只是這波AI風潮,也讓其他產業人才紛紛出走。像政府積極推動生醫產業成為下個護國神山,就面臨到人才斷層危機。

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 林榮信博士:「講實在,有時候就招生,沒有像過去那麼熱烈,大家會覺得說CP值太低,這是從學生的觀點去看。生技來講贏者全拿,誰先取得專利,那你其他的團隊,可能有很多團隊在研究,或是你投入多少資金那都不管,但是你就比人家慢一步,你就沒了。」

與半導體業的高薪、高獲利、前景發展持續看好相比,生技產業風險較大,且新藥開發周期長、投資回報慢,有時更需要運氣成分。而生技業年薪約落在60~80萬,科技產業一般都已超過150萬,這使得不少相關人才,選擇了報酬相對優渥的科技業。

台塑生醫總經理 劉慧啟:「確實對我們的人才有一些擠壓,目前我在觀察,精密醫學也就是個人化的醫療,它可以善用AI大數據;那另外再生醫學,它裡面包含了組織工程,我們的細胞療法,或者所謂的基因轉移的療法,這兩部分呢,都缺了不少的研發的能量。」

呼籲政府能特別在法規給予支持,跟國際進行合作,另外在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這塊,雖有政策大力支持,但沒有成熟的培訓與產業環境,保瑞董事長盛保熙表示,以現階段的人才庫來看,台灣是遠遠不足;台灣生醫創新學會理事長閻雲認為,若無法從根本解決技術與教育瓶頸,恐難以打造下一個台積電

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 林榮信博士:「我也會跟學生講,如果你真的要走生技這條路,那你一定要比人家更努力更優秀,精於一樣廣於多樣,你有這樣的技術,你重點還要有一些基本的,所以我們才會鼓勵跨領域的學習。」

AI風潮讓人才庫版圖大洗牌,薪資與發展差異,成為人才流動的核心原因,教育與產業脫節也是一大因素,該如何補齊人才缺口,也讓業界相當憂心。(記者 唐家儀、吳國豪/台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