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風潮席捲全球,這也讓台灣的人才庫版圖大洗牌,而生技業在產業環境與教育環境的脫節下,正面臨人才斷層的危機,而最現實的薪資與產業發展前景,更讓許多人才一窩蜂往科技業靠攏。業界憂心,即使有政策跟資金,但若無法從根本解決技術與教育瓶頸,恐怕難產下一個
走一趟就業博覽會可以發現,以科技、半導體產業等攤位,最受到求職者關注,只是這波AI風潮,也讓其他產業人才紛紛出走。像政府積極推動生醫產業成為下個護國神山,就面臨到人才斷層危機。
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 林榮信博士:「講實在,有時候就招生,沒有像過去那麼熱烈,大家會覺得說CP值太低,這是從學生的觀點去看。生技來講贏者全拿,誰先取得專利,那你其他的團隊,可能有很多團隊在研究,或是你投入多少資金那都不管,但是你就比人家慢一步,你就沒了。」
與半導體業的高薪、高獲利、前景發展持續看好相比,生技產業風險較大,且新藥開發周期長、投資回報慢,有時更需要運氣成分。而生技業年薪約落在60~80萬,科技產業一般都已超過150萬,這使得不少相關人才,選擇了報酬相對優渥的科技業。
呼籲政府能特別在法規給予支持,跟國際進行合作,另外在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這塊,雖有政策大力支持,但沒有成熟的培訓與產業環境,
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教授 林榮信博士:「我也會跟學生講,如果你真的要走生技這條路,那你一定要比人家更努力更優秀,精於一樣廣於多樣,你有這樣的技術,你重點還要有一些基本的,所以我們才會鼓勵跨領域的學習。」
AI風潮讓人才庫版圖大洗牌,薪資與發展差異,成為人才流動的核心原因,教育與產業脫節也是一大因素,該如何補齊人才缺口,也讓業界相當憂心。(記者 唐家儀、吳國豪/台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