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因應美管制 路透:傳輝達7月將再為中國推降規版H20晶片
輝達晶片示意圖。(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輝達晶片示意圖。(圖/非凡新聞資料照)
字級:
A+
A-

美中雙方大打科技戰,4月時川普政府進一步收緊晶片禁令,宣布限制輝達(NVDA)向中國出口其H20晶片,規定必須事先取得許可證才能出貨,導致輝達在第一季財報中認列高達55億美元(約新台幣1650億元)的巨額損失。但即便如此,輝達仍看好中國市場的龐大潛力,據《路透社》報導,傳出輝達為了因應美當局禁令,計劃在中國推出新一代降級版H20晶片,預計將於7月問世。



《路透社》表示,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由於美國對原AI晶片H20實施出口限制,因此輝達計劃在未來兩個月內,在中國市場開發特規版H20晶片,消息指出,輝達已向其主要的中國客戶發出通知,包括頂級的雲端服務供應商,告知他們預計在7月左右發布改進後的H20晶片。

據悉,為了符合美國的出口管制,輝達已經制定新的技術門檻,來指導修改後晶片的設計;消息人士透露,這些規格將導致原有H20的明顯降級,包括記憶體容量的大幅下降,並可能涉及其他性能上的調整;此外,下游客戶也可能會修改模組配置,以調整晶片的性能水準。

另外,日前外媒《The Information》也報導,輝達已告知包括阿里巴巴、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騰訊等中國大型客戶,公司正在調整AI晶片設計,在不違反美國出口規定的情況下,繼續向中國企業供貨。

在白宮於2023年10月加強出口管制之後,輝達隨即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H20晶片。隨著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成功推出大模型,推升市場對低成本AI模型的需求大增,多家中國科技巨頭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字節跳動等,都在今年早些時候陸續加大採購H20晶片,以滿足不斷增長的AI解決方案需求。

此前,多名美國政府官員一直呼籲對H20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同時,為了強力圍堵中國透過走私取得輝達AI先進晶片,傳出美國議員有意提出立法,要求追蹤輝達等企業AI晶片的售後情況,以便核實晶片在售出後流向何方。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AI"三級管制"擬撤銷 美晶片股氣旺超微漲3%
字級:
A+
A-

根據外媒報導,川普正在計劃撤銷拜登政府時期,針對先進AI晶片出口的限制措施「AI 擴散規則」,市場看好,如果取消後,有望帶動美國大型科技廠業績表現,台灣供應鏈也能夠受惠,不過台科大兼任副教授羅天一則表示,短期上雖然一定是利多,但長期還有待觀察。


超微執行長 蘇姿丰:「關於先前4月,對中國出口管制的相關事情,這對超微來說,是一個逆風。」

美國的AI出口管制,不只輝達,超微也叫苦連天,然而最新出現轉機,川普鬆口有意撤銷,前任拜登為防堵技術外流中國,以三級劃分,訂定的「AI 擴散規則」。消息一出,市場反應熱烈,周三費半強拉1.7%、輝達也上漲超過3%。

台科大兼任副教授 羅天一:「輝達受到(解除)禁令,當然對台廠是正面的影響,不管對輝達,或國內的代工廠來講,都是一個正面的效果,短期來講 一定是一個利多。」

如果真的撤銷規則,輝達超微拓展市場,有望比較不受束縛,也同步激勵台廠士氣,今(8)日伺服器機殼族群表現亮眼,晟銘電一度攻上漲停,隨後高檔震盪,勤誠、迎廣,也都有1.5%~4.5%左右的漲幅,不過專家也警告,中長期風險仍在。

台科大兼任副教授 羅天一:「中長期來講,還是要看到美國政策怎樣,可以看到,美國政策目前來講,也還不是這麼明朗化嘛,就中長期來講,還是要值得觀察。」

川普雖撤銷,但不是放任,策略性鬆綁,給市場的可能只是短暫喘息,外媒也指出,政策轉換期間,美國商務部已著手研擬新規則,嚴加把關,技術不外流的原則依舊不變。(記者莊欣璉、林家弘/臺北採訪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突破川普封鎖線 外媒爆中芯AI技術恐反撲美
中芯國際。(圖/路透社)
▲中芯國際。(圖/路透社)
字級:
A+
A-

中國晶圓代工廠崛起,為成熟製程帶來新競爭格局,《華爾街日報》更報導,儘管美國政府一直在採取措施,抑制中國晶片技術發展,中國最大先進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仍可能在未來幾年內,威脅美國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 克魯茲(05.08):「為了美國的經濟安全還有國家安全,美國一定要在AI競賽中打敗中國。」

美中AI競賽日趨激烈,上周美國參議院邀請科技界領袖,討論如何維持AI技術優勢,超微執行長蘇姿丰便示警,儘管沒有最強晶片,中國還是有許多途徑可以達成目標,正在迎頭趕上。《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最大先進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未來恐怕威脅美國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

《華爾街日報》記者:「在2020年,美國以國家安全問題為由,實施了出口管制,切斷中芯國際取得製造先進晶片所需的關鍵設備的來源,拖累中芯難以縮小與其他大型競爭對手的差距。」

無法取得先進的EUV設備,導致中芯的良率偏低、成本高昂,但也加速中國積極推進半導體國產化進程。先前華為成功搭載中芯7奈米晶片,已經敲響華府警鐘,如今中國上下一心打造半導體產業國家隊,更讓美國緊盯。

《華爾街日報》記者 Liza Lin:「中國上次設立的半導體投資基金,規模高達480億美元,這些資金都將用來幫助建立整個中國國內半導體和晶片產業未來的生態體系,不只是政府從上到下推動產業本地化,讓企業使用中芯國際,而不是台積電的晶片,中國企業自己也決定,把部分訂單分配給本土公司。」

分析師指出,儘管目前中芯仍明顯落後台積電和三星,北京當局的大規模投資,以及上個月為了因應關稅發布的半導體原產地認定新規等,都將促使中芯等國內企業增加市占率,進一步加速產業發展,改變未來幾年的競爭格局。(記者 魏嘉瑢、鄧邦貫/綜合報導)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