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前景不明朗,但象徵建商對房市看法的,建照、使照核發數量,卻逆勢大增,住宅類使照量,更創下統計以來新高,迎來史上最大交屋潮,而建照量也因為建商有不得不推的壓力,跟著大爆發。另一方面,今年第一季繼承移轉登記,來到1.79萬棟,創下歷史次高。
一棟棟新大樓即將完工,即使房市在股市震盪下,前景不明,但象徵建商對房市看法的,建照、使照量卻逆勢大增,今年第一季全台住宅類建照,達到3萬5221宅,年增44.7%,使照量達3萬1616宅,創史上新高。
專家解釋,使照大增主因是2020年以來,建商大舉推案,以工期3~5年計算,集中於近期交屋。
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 徐佳馨:「在建照的部分來說的話,應該是有很多的業者,受限於央行的選擇性信用性管制後,限期開發的壓力,再加上現階段來說的話,過去很多的個案,限制在不得不推的壓力,所以也就造成了,第一季建照跟使照同時爆量。」
再以各縣市來看,又以新北、桃園建照量增加最多,較去年同期漲幅超過1倍,主要是受惠軌道經濟議題,加上親民房價,吸引脫北者持續移入,只是今年大環境變數多,又迎來史上最大交屋潮,也是未來房市的警訊。
另一方面,今年第一季的繼承移轉登記來到1.79萬棟,等於平均每4分鐘,就有一戶正繼承移轉,創下歷史次高紀錄,反映當前人口持續老化,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遇到,繼承上一代財產的問題。
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 曾敬德:「雖然說房市交易量下滑,但是因為繼承這種,世代間財產的移轉,他會跟人口結構有比較大關係,我們都會建議說,可能在生前的時候,在財產規劃上,可能就是透過預立遺囑的方式,先把這個部分先處理好。」
觀察近年繼承移轉登記,其實都呈現緩慢上升趨勢,除了2023年第一季,碰上疫後海外回歸潮,屋主回台同時辦理房屋繼承,當時飆到1.86萬棟的紀錄,尤其台灣今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專家提醒,不動產繼承涉及產權分散、稅負規劃及家族關係等複雜議題,建議提前做好安排,才能避免後續的爭產爭議。(記者唐家儀、陳柏誠/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