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這幾天新台幣的暴力升值,今(7)日雖然開盤,一度強升1.4角,最高來到30.138元
,但午後轉貶1.5分,收在30.295元。而面對新台幣劇烈升值,擁有數千億美元資產的壽險業,自然衝擊非常大,業者指出,外幣帳面價值減少,出現未實現匯兌損失,淨值影響大,對此壽險業拋出三箭來因應。
金管會大動作找國泰、富邦等六家壽險業者喝咖啡,就怕暴力升值衝擊太劇烈,得確定各家壽險公司清償能力是否達標,幸好沒有一家公司有「監理寬容措施」需求,新台幣兌美元匯率7日也回穩到30元關卡附近波動。
分析師 白易弘:「隨著央行總裁開完記者會,市場的預期心理以及炒作的心態也都變得比較平緩一點,所以我們看到像是禮拜二、禮拜三,台幣的匯率就回到原本該要有的節奏,屬於緩升或緩貶的情況。」
據了解,壽險公會及相關業者已經口頭向金管會提出建議,包括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以及調整匯率計算,畢竟壽險業站在海嘯第一排。業者指出,外幣帳面價值大幅減少,出現未實現匯兌損失,導致淨值有壓力,假設新台幣繼續升值到25或26元,壽險業者淨值比都會掉到3%以下,進而讓資本風險適足率下降。
分析師 白易弘:「主要還是反應在季報部分,下一季就會反應出來,我們過去幾次,1992年有到24塊半、2022年有到27塊半,當時對整個壽險業當然是都有影響,那目前就是在29塊到30塊之間,那影響自然相對比較小一點。」
專家指出,海嘯最快下一季到來,壽險業也拋出三箭,首先強化資本結構,重新檢視幣別配置,例如增加新台幣計價資產,降低未必險部位的美元曝險。
根據外媒報導,富邦人壽表示加強避險操作;而台新人壽則一暫時不增加避險部位、二是調整產品結構,也就是說未來推出保守型商品,避免宣告利率太高,影響經營壓力;三是大型壽險公司加強內部調度。
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郝充仁:「像是大型金控,金控當中各個資源的調度,但這又回到一個問題,當你是大公司,當然空間是比較大,這就跟碰到海浪,航母能夠掌控的能力是比較強,因為你噸位比較大,當你只是一個小型戰艦的話,那就得小心了。」
不只面對,新台幣暴升,還有美債拋售潮,台股連續下跌,股債匯三殺,全都和淨值、損益息息相關,壽險業在川普關稅大刀揮下之前,嚴陣以待。(記者林浩宇、謝隆証/臺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