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A+
|
A-
全台僅剩的最後一座核能發電機「核三廠2號」,使用年限將於5月17日到期,一旦正式除役後,全台將宣告邁入「非核時代」,各界高度擔憂,如此一來供電恐嚴重吃緊,進而導致電價上漲;另一方面,隨著美國科技巨頭秀出亮眼財報,AI需求重新點火,也帶動電力概念股強勢崛起。今(2)日重電、
外界關心核三廠2號機屆滿除役後,恐面臨高汙染、高風險發電窘境,更將影響供電穩定度、民生電價與能源配比,經濟部則預估,屆時台灣火力發電占比將達85%。對此,在野黨積極呼籲擬修訂核管法,促使核電延役,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已於昨(1)日審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即便核管法通過,但仍得先確認機組還能夠營運多久,因為之前的設計是40年,若現在要延到60年甚至更久,都必須經過檢查和判斷,這段時間確認是不能夠發電。
經濟部長郭智輝也指出,依據過去的法令,核三廠2號機5月17日一定要卸載,預計核電可以用到5月底,「不會再多」;至於如果要延役,卸載後再加上重新購買燃料棒等等作業,重啟至少需16至18個月。也就是說,台灣確定將至少有一段時間是處於「非核家園」的狀態。
受惠於此議題,電機機械族群一枝獨秀,上市類股指數強漲逾4%,重電四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