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不斷變化和升溫下,不僅推高民生用品價格,連醫療物資也面臨短缺風險,儘管企業提前囤貨,但多數庫存只能再撐個把月,後續是否持續下訂,商家仍在觀望中。
MedSource Labs員工:「28日和25日貨櫃上,裝了很多我們的呼吸器材。」
企業內部的「關稅戰情室」,全員繃緊神經,每天回報最新狀況,關稅還沒釐清前,最害怕出現缺貨狀況。
MedSource Labs創辦人 Todd Fagley:「這可不是耶誕節裝飾品,而是我們必須交付的醫療設備。」
向中國訂貨的美國企業同病相憐,為了減緩關稅衝擊紛紛提前囤貨。
Bay Dog創辦人 Barton O’Brien:「我們盡可能的借錢,加快了所有的生產進度,幾乎把一整年的庫存都運進了美國,搶在關稅生效前。」
伯恩斯坦分析師 Aneesha Sherman:「今年迄今庫存出現強勁的兩位數成長,通常每年的庫存變化是持平的,顯示提前大量進貨的現象,但現訂單大幅下滑,特別是向中國的訂單,在4月已顯著減少,5月很可能也會持續下降。」
大多數商家的庫存最多只能再撐一到兩個月,至於尚未出貨的訂單,若照原計劃進行,恐怕不但賺不了錢,還可能倒貼成本。
MedSource Labs員工:「額外的關稅就要7.8萬美元,最後我們將承擔5.2萬美元的損失,如果把那個貨櫃運進來的話。」
Bay Dog創辦人 Barton O’Brien:「我們現在工廠裡堆著價值15萬美元的狗用背帶,但在當前145%的關稅之下,光是要把這批貨運進美國就得花21.7萬美元,那我乾脆直接把它燒掉,認賠損失都比較划算。」
關稅不僅侵蝕企業的盈利空間,更進一步威脅到生存根基,不過美國總統川普仍堅守關稅立場,並即將在密西根州舉辦名為「投資美國」的就職100天慶祝活動,包括輝達、禮來等企業高層都將出席,宣揚關稅果真讓投資回流2兆美元,比拜登執政四年還要多。(記者 韓君蕾、黃翊豪/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