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市場在經歷央行打房、關稅衝擊加上房貸持續吃緊下,讓今年第一季,預售新案跟中古屋的價差越拉越大,其中以台北市價差最大,新舊屋每坪相差35.2萬元,但在有些地區,成屋的價格反而逼近預售屋,當中桃園大園區,去年新舊屋的單坪價差,相差不到2萬,打破預售屋給人房價「貴鬆鬆」的印象。
明亮的採光空間,靠近窗戶台北101映入眼簾,這棟屋齡近50年的老公寓,實價登錄仍衝上8字頭,而根據七大都會區,今年第1季中古屋和預售新案的價差,卻是越拉越大。像是台北市就位居第一,雖然中古屋平均單價不低落在每坪88萬元,但以預售屋平均單價123.3萬元來算,價差就來有35.2萬元,其次是新北市、台中市,但當中差距最小的,竟然是北台灣的新竹縣市,每坪僅差7.9萬元。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 賴志昶:「新竹縣市本身是,新案供給是較為稀少,但是本身在地的剛性需求,還是相當的充裕,那他們就會轉而流向,這個中古屋市場,所以造成中古屋市場本身,它其實它的價格,也相當具有支撐力道。」
所以看看去年有些區域,確實就打破了外界既有的「新屋比舊屋還貴」的現象,像是新竹縣的新豐鄉預售與成屋,單坪價差只有4.3萬,但這還只列在榜單的第六名,差距最小的是在桃園大園區,價差只有1.5萬元。
樂屋網發言人 洪安怡:「另外一個部分也有可能是,現在預售屋開價越來越平實了,過去我們會說,預售屋就是賣個未來價,三年或五年後未來價,但現在在這種房市盤整的階段,預售屋開價也趨近平實之後,它的價差也會越來越小 。」
另外專家也分析,在現階段貸款,不容易取得的情況下,成屋的優勢就被弱化,反觀預售屋因為稀缺,以及付款彈性等因素,反而較顯優勢 。
耀達建設董事長 莊文欽:「屬於首購族來講,政府在這方面(打炒房)並沒有什麼限制,那當然就是說,政府在控制金融,控制的時候也會有一些影響,就整體量的話 整體水位,整體水位會對貸款,這個速度會有一些影響,但是基本上來講,我想這個也是好事情 。」
現階段房市遇到,川普關稅戰和信用管制「雙重夾擊」,讓台灣房市大洗牌,回歸自住剛需。 (記者傅儀文、方劭丞/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