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過廣告...
股市現場
攜手英特爾 聯電12奈米明年通過驗證
聯電英特爾合作開發的12奈米FinFET製程技術平台進展順利。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聯電英特爾合作開發的12奈米FinFET製程技術平台進展順利。圖/非凡新聞網資料照
字級:
A+
A-

聯電營運報告書出爐,與英特爾合作開發的12奈米FinFET製程技術平台進展順利。聯電董事長洪嘉聰指出,預計2026年完成製程開發並通過驗證;聯電也揭露封裝領域進展,晶圓級混合鍵合技術、3D IC異質整合等技術已成功開發,未來將全面支援邊緣及雲端AI應用。

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多重挑戰,聯電2024年依然交出每股稅後純益3.8元的成績單,有鑑於陸系成熟製程廠商不斷開出產能,為避免走向競價商模,聯電轉型特殊製程及差異化應用,並為AI時代做好準備。聯電近日發布2024年年報及至股東營運報告書,揭示多項關鍵技術突破與營運成果。

聯電強調,與英特爾合作開發的12奈米FinFET製程技術平台,預計2026年完成製程開發並通過驗證,符合該公司設定2027年量產時程。有鑑於美國政府提升美國製造重要性,特別是半導體領域生產需求,市場解讀,這項合作更是聯電追求成本效益產能擴張及技術升級的重要策略,目前進展順利,對其商機持樂觀態度,並肯定聯電12奈米技術的競爭力。

在先進封裝技術方面,聯電利用晶圓級混合鍵合技術(W2W hybrid bonding)實現尺寸微縮,已完成產品驗證,預計於今年進入量產;在邊緣AI方面,與供應鏈建立W2W 3D IC專案,進入邏輯晶片與客製化記憶體的異質整合驗證;並成功在矽中介層加入深溝槽電容(Deep Trench Capacitor, DTC),為2.5D封裝晶片提供電源完整性,已完成產品驗證並進入試產。

聯電去年資本支出約29億美元,主要用於台南Fab 12A、新加坡Fab 12i與中國Fab 12X的產能擴充,及各廠產品組合的優化。聯電強調,多元製造基地布局,成為該公司在地緣政治複雜變化中的競爭優勢,台灣、新加坡、日本和中國大陸的生產基地為客戶提供彈性供應鏈選擇。

聯電去年研發支出156億元,除了前述12奈米平台外,還成功開發22奈米影像訊號處理器、28奈米嵌入式高壓低功耗製程平台及氮化鎵元件製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氮化鎵射頻開關元件製程進入量產,氮化鎵射頻功率放大器(PA)元件製程及氮化鎵650V功率元件製程皆已進入客戶產品驗證和試產階段。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Line@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字級:
A+
A-

以上個股名稱與代號之關連為程式匹配,可能有個股名稱與文意不符之情況,僅供參考。

相關新聞


()
更新:
最高:尚無資料
最低:尚無資料
成交量:尚無資料
開盤:尚無資料
本網站之報價皆為延遲資訊,僅供使用者參考用不做為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資料之正確性、完整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
台股資料來源以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臺灣期貨交易所公告為準;美股報價由TradingView提供,使用本網站資訊服務前,請您詳閱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