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預售屋買氣急凍,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光是今年前兩個月的預售屋交易戶數,就寫下近五年同期新低,這樣房市低迷的狀況,也讓不少銀行擔心接下來是否會出現更多「爛尾樓」,因此不少銀行傳出,已經陸續拉高審查土建融授信案的金流標準,還有行庫高層直言,沒有一定財資力的建商,接下來恐怕會很難向銀行取得資金。
水管、沙包通通放在工地角落,基地還沒開挖,但建商卻突然說因為營運困難而停止興建,成為當時北市罕見的爛尾樓案例,就怕這樣的景象再度上演,現在傳出有不少銀行將陸續開始拉高審查土建融授信案的金流標準,並觀察三大指標,盤點建商推案的時間點、銷量預估金額,以及推案時的簽約金、頭期款有沒有收太低,就是要避免日後的爛尾樓潮。
台灣房屋趨勢中心經理 陳定中:「買氣不像過去這麼的火熱,那可能很多的這個建商,他們推了案以後,銷售速度趨緩,相對起來就是,它的資金回收速度變慢,那可能有些銀行,針對一些本身財務體質,不是這麼優渥的建商,可能就會警惕。」
就有行庫高層不諱言,沒有一定財資力的建商,接下來恐怕會更難向銀行取得資金,而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的預售屋買氣實在不盡理想,從數據來看,今年前二月全台預售屋交易戶數僅7000多戶,寫下近五年的同期新低,更是較去年同期大減64%,交易量能也同步萎縮,成交金額都跌破千億元。
住展雜誌發言人 陳炳辰:「其實預售屋的市場,確實現階段來說,看到有一些開價上面,比較溫和的狀態,主要還是在於說,現階段的買氣其實是不利於,整體市場上面房價的走高,其實我們觀察到,一些價格比較高的案子,其實在買氣上面,都是趨弱的,因此整體的買氣,以現階段來說,可能就會往低價,開價上面比較溫和的案子。」
建商開價轉為保守,讓市場的讓利氛圍越來越濃厚,房市是否能夠出現回穩,恐怕還得經歷一陣子的觀察期。(記者傅儀文、林秋強/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