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稅大戰衝擊開始顯現!摩根大通證券指出,美國加徵關稅所帶來的成本上升,以及大陸對稀土的出口管制因素交錯,將導致iPhone從下半年新產品周期開始,需求不確定性將持續,估計iPhone 17系列下半年備貨僅8,500萬支,整體iPhone全年出貨2.33億支、黯然呈現年減。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楊維倫最新預估,2024年iPhone於EMS生產量為2.36億支,2025年上半年則為1.03億支,其中第一季為5,600萬支、第二季為4,700萬支,以正確考量印度的iPhone生產能力。目前印度產能每月約可貢獻350萬支,年產約4,000萬支,涵蓋富士康與塔塔/和碩在印度的22條生產線。
值得關注之處,在於摩根大通預估iPhone 17系列下半年拉貨量僅為8,500萬支,是過往新機周期時8,500~9,000萬支區間的下緣,同時,還比iPhone 16系列於2024年下半年的生產量短少9%。
會出現如此衰退性預估,主要是因為美國加徵對等關稅替需求帶來不確定性;此外,大陸對稀土祭出出口限制,將對使用稀土材料的音圈馬達(VCM)與無線充電元件的供應造成負面影響。
整體iPhone方面,摩根大通預估,第三季出貨量5,500萬支(年減6%、季增17%),第四季7,600萬支(年減9%、季增38%),而2025年全年iPhone生產總量預估2.33億支,年減2%。
中信投顧指出,美國關稅政策頻繁調整,仍具不確定性,蘋果雖提前於今年前三個月備貨,帶動出貨量,但此舉為因應關稅成本措施,並非終端市場需求所拉動。未來仍必須密切留意關稅、供應鏈移轉致成本上升,以及產品漲價等因素,影響智慧機需求。
放眼iPhone產品未來,摩根大通認為,2026年最關鍵的產品將是預計下半年推出的折疊式iPhone,預期將配備前後雙鏡頭,但不會搭載LiDAR與Face ID。除折疊iPhone,推測蘋果同期間持續推出Slim、Pro、Pro Max系列,但可能將iPhone 18延後至2027年上半年推出。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