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季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大洗牌,根據調研機構IDC發布的報告,中國智慧型手機第一季出貨量年增逾3%,優於全球整體市場表現。其中,美國科技巨頭蘋果(
▲2025年第一季中國智慧型手機前五大廠商出貨量、年增幅及市占率。(圖/IDC)
IDC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智慧型手機第一季出貨量達7160萬部,年增3.3%,遠超全球的成長率1.5%。IDC指出,中國智慧手機的銷量成長,主要受惠於中國政府於今年1月時祭出手機補貼政策,以及春節銷售旺季的推動。而該補貼政策主要針對智慧型手機與其他一些消費性產品,凡是產品售價低於人民幣6000元,將會按照銷售價給予消費者15%的補貼。
觀察各大品牌第一季在中國智慧型市場的銷售狀況,以市占率來看,第一名由小米奪下,暌違近十年後重返中國龍頭地位,占比達18.6%,第一季出貨量達1330萬台,較去年同期暴增近40%,出貨量和增速均排名第一。IDC亞太區客戶設備資深研究經理Will Wong分析,「小米的復甦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政府補貼與其注重價值的客戶群產生共鳴」。
中國品牌表現亮眼,其中華為排名第二,出貨量為1290萬支,比去年同期增長10%,市占率為18%;第三名為OPPO,出貨達1030萬支,增長3.3%,占比為15.7%;第四名則是VIVO,出貨1030萬支,年增2.3%,占整體比重14.4%。
至於蘋果則呈現頹勢,儘管在全球市場仍位居第一,但在中國市場卻滑落至第五名,第一季在中國市場出貨量僅980萬支,減少9%,在中國前五大智慧手機品牌中,是唯一銷售量衰退的業者,迄今已連七季下滑,市占率則落在13.7%,低於上一季的17.4%。對此,IDC指出,由於iPhone售價較高,使蘋果難以因補貼政策而受益,由於補貼主要惠及價格低於蘋果零售價的手機,因此這對本土智慧型手機供應商更有利。有分析師認為,蘋果或許需要考慮調整其iPhone 16e的定價,以便在未來的政府補貼中受益,從而在美中貿易戰期間促進銷售。
如今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已連續六季成長,儘管如此,由於美中貿易緊張局勢,引發市場不安,並且可能導致成本上升和消費者預算收緊,預料未來仍將面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