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一系列關稅政策後,全球各國正積極與美國展開貿易談判以減緩衝擊。據外媒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將韓國、英國、澳洲、印度與日本列為簽訂新貿易協議的「優先對象」,名單裡並沒有台灣。貝森特14日受訪時強調,優先參與談判的國家可能獲得較有利的待遇。
另一方面,加拿大向美國釋出善意,加國財政部15日宣布,加拿大將對從美國進口的用於製造業、加工以及食品和飲料包裝領域的商品,給予為期六個月的臨時關稅豁免。一些汽車製造商有資格獲得加拿大關稅豁免。
貝森特表示:「我們上周和越南談,16日輪到日本,下周則是韓國,進展會很快。我們的盟國將受惠於這些談判,率先進行談判的國家將獲得『先行者優勢』(first-mover advantage)。通常第一個談成協議的人,能爭取到最有利條件。」
貝森特已成為川普在貿易事務上的重要顧問與首席談判代表。消息人士透露,貝森特將日、韓、英、澳、印列為談判優先對象,且已與這些國家的官員接洽。
當被問到哪個國家可能第一個達成協議時,貝森特回應,「這取決於他們的選擇」。
儘管未列入優先談判名單,我國政府亦積極應對。我談判小組11日已與美國相關官員進行視訊會議,會中觸及台美對等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出口管制等議題。行政院長卓榮泰15日表示,很欣慰在第一輪、優先與美方交換意見,這是一個啟動,未來會備妥資料,進行下一波談判,但目前還在爭取對我方最有利的時間。
卓榮泰強調,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與國安團隊,都已經做好了準備。現在隨時準備啟動,帶著已經備妥的策略方案,向美方提出我方的期待,希望更能夠真正達到雙方貿易平衡、貿易公平,也能有助於我方產業的安定。卓榮泰也表示,基於國家最大利益、產業界維持國際競爭力兩項原則下,保持「任何議題都可以談」的態度。
貝森特表示,美國在90天豁免期限內可能與「許多國家」達成協議,但「可能不是正式的貿易協議文件」,而是「先達成原則性共識,然後再繼續推進」。
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Ryosei Akazawa)16日起將訪問華府,與貝森特及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會面。據了解,這些會議僅是初步接觸,短期內不太可能達成協議。而日本首相石破茂日前強調,日本不會為了加速完成關稅談判而做出重大讓步。
※ 本文內容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選更多財經熱門新聞,追蹤 FB 、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