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計畫重創,對中國依賴度高的蘋果,股價進入熊市,近4個交易日累計下跌23%,市值剩下2.59兆美元,將全球市值最高寶座,拱手讓給市值2.64兆的微軟。
CNBC記者:「摩根士丹利是今天下調蘋果目標價的公司之一,讓我引用他報告中的一段話,目前尚不清楚,蘋果將何時或如何提高產品價格,但價格上漲仍將導致整體銷量下降。」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正式上路,對中稅率高達104%,蘋果由於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和供應鏈,成為科技業最大受災戶,瑞銀分析師最新預測,iPhone 16 Pro Max在美售價可能上漲350美元。蘋果股價短短4天暴跌23%,市值只剩2.59兆美元;科技七雄中受傷較輕的微軟,則以2.64兆美元奪回市值王寶座。
微軟執行長 納德拉(2025.04.05):「在短期內我會這樣看,不管發生什麼,無論有什麼樣的調整,有史以來第一次,我們真正提供了最必要的消耗性商品,也就是智慧,這是世界以前從未有過的。你知道當比爾蓋茲在1975年創業時,軟體是核心,而今天我們有的是更必要的,而且是消耗性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會說,我需要少一點智慧,大家都會說我需要更多,而且每天都需要。」
分析師指出,微軟的優勢在於不涉及實體消費品,因此受到關稅直接影響較小,此外,微軟專注於企業客戶,大部分收入來自長期合約,提供了額外的穩定性,可能因此成為新的避風港。不過高盛分析師還是認為,整體而言,科技股都會比市場預期的更有韌性。
高盛分析師 Sung Cho:「如果從基本面來看,誰能在這種關稅環境下,實際保持有韌性的商業模式,答案是科技股,必須考慮到他們有更強的定價權,他們有更多的競爭優勢,所以有更大的定價空間,更乾淨的資產負債表,能夠進行逆向投資,以及更高的毛利率。」
分析師還指出,從AI發展的角度看,許多應用將需要通過蘋果App Store觸及消費者,認為蘋果還有許多調整空間。(記者 魏嘉瑢、黃翊豪/綜合報導)